曹禺戏剧的辉煌与衰落——曹禺的戏剧观与他的戏剧生涯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j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禺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剧作家之一,他一生都在从事他热爱的戏剧事业。根据他解放前后的创作活动,可以将他的创作大体划为两个时期。《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早期剧作奠定了他在中国话剧史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而曹禺在解放后的47年中,仅仅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三部剧作,无论从数量还是艺术成就上,都远逊于他在三、四十年代十几年间的创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本文从曹禺戏剧创作观念的内在因素的改变上来探寻他的创作发展过程及其陷入困境的原因。具体地说,就是从曹禺戏剧创作观念中的现实性、戏剧性和诗性的变动和组合上,分别阐述曹禺早期和后期的创作过程及其艺术特色。之后,本文将从曹禺创作观念之内在矛盾的日益暴露所造成的艺术困境的加深上,和从不同时期文艺潮流及大众审美的变动上,说明曹禺的戏剧创作从辉煌走向衰落的原因。
其他文献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文学创作涉及小说、戏剧、电影、随笔等多个领域,本文立足于作家的生平,来探索其作品的思想境界,力图挖掘出其间潜隐的种种深层意蕴,使得对杜拉斯的阅读,尽可能
本文的逻辑起点在于张爱玲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常识——《红楼梦》、《海上花列传》这两部作品对张爱玲的创作影响深远.我试图从张爱玲晚年写作的《红楼梦魇》和关于《海上花》
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界继续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文艺指导方针,中国文学从此走上了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从而导致文革时期出现了矫枉过正的荒唐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