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地名,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仅承担着指称功能,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村庄名又是地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村庄名的研究势在必行。人们对地名的研究层出不穷,也涉及到了语言学的很多角度。曲阜作为孔子故里,其村庄名与其他地方相比,具有其特有的文化和语言特色。在加大农村建设的当今社会,村庄名逐渐被社区、街道代替,原本的村庄名文化正在渐渐消失。本文拟对曲阜村庄名从语言及认知角度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借此来加深人们对曲阜的了解,保留村庄名命名时的意义,保护村庄名这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我们的生活环境。本文将对搜集到的曲阜的361个村庄名,从语言学角度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缘由和意义,以及研究现状和语料来源。第二到第五部分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曲阜村庄名的语言本体特征。第三到第五部分,将村庄名划分为通名、专名和区别性成分,并分别分析了它们的在村庄名中的位置、种类和数量、词汇选择,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释了它们各自词汇选择的原因。第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并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曲阜村庄名在语言本体特征为:在语音上,以三音节为主,多为超韵律词,大多数用字为宏量级,而且平声字多于仄声字,与其他地名区别不大;在结构上,以偏正结构为最多,其中也有不少方位结构、联合结构等,这与其他地名也大同小异。在位置上,通名和专名均为半自由成分,通名只能出现在专名的后面,而在其他一些地名中,通名和专名的位置是自由的,没有位置限制;区别性成分在村庄名中是自由的,可以出现在任何位置。在词汇选择方面,在通名中,以“村”和“庄”为通名的村庄最多,专名的词汇选择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以“姓氏+家+村/庄”为结构的村庄名为最多;在区别性成分中,以“东”和“西”为区别性成分的村庄名最多,另外还有许多以身体部位隐喻而成的准方位词。文章还借助认知语言学的意象、范畴理论,以及隐喻、转喻模式对曲阜村庄名的成名理据进行了分析。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文章所选取的语料有限,一些合并的村庄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这就造成了文章的一些局限性,而且在对村庄名的认知角度的分析中,并不能完全准确的对村庄名的成词过程进行准确具体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