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陆架海底沉积环境与南黄海层序地层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rain9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层序地层学自上个世纪80年代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地学领域中的成功应用,体现出了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际应用意义。自从引入到海洋地质学范畴中,地层的高分辨率研究即取得了突飞猛进的突破,让科学家们能够从千变万化的地层记录中利用多项参数寻找到地层演变的基本规律。本文是利用层序地层学的方法,结合《中国东部陆架海海底沉积物成因环境图》制图工作以及国家重点基金项目《末次冰消期来东部陆架海海洋环境的地质记录及演化过程》中所获得的资料来完成的。 在我国东部陆架海的海底,分布着各式各样的沉积单元,它们在海底的叠置组成了现今的沉积体系。这些沉积单元都有固有的属性,主要的包括三个方面,即岩性、成因和形成年代。将这三个属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清晰的描述沉积单元的现存状态和相互之间的接触关系。经过科学家们近半个世纪的调查和研究,对中国东部陆架海的海底沉积物类型的了解已经较为深入和清楚。根据物源类型、沉积物特征及水动力特征,结合分布区的水深地形等,按海底沉积环境空间分布,在东部海域可划分出四级类型体系(表3.2):一级按海洋环境进行分带,分为四个带;二级依据海洋沉积动力环境进行划分,分出12个沉积区;三级分类依据沉积相特征划分,分出48种类型;四级分类根据沉积亚相特征划分出若干类型。 对全球几条比较著名的海面变化曲线进行了对比,表明这些曲线具有较好的同步变化趋势,经二十余条末次冰盛期以来的全球海面变化曲线综合对比,并参考中国东部陆架末次海侵进程,从中选取Lambeck(2001)曲线(图1.6)作为主要参考依据,经过李广雪(2004a)的修改并在东部陆架海成功应用之后发现这条曲线具有相当好的代表性。末次冰盛期以来,海面变化可以划分为3期,8个阶段(表3.3)。根据末次冰期以来的沉积特征,结合Lambeck(2001)海面变化曲线,建立起东部陆架海末次冰盛期以来的层序地层模型-层序1(Sq1),存在三个体系域层序单元。低位体系域,对应于末次冰期后期(21cal.ka~15cal.ka),主要有朝鲜海峡—日本海低位体系域、东海陆坡—冲绳海槽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对应于冰消期(15cal.ka~7cal.ka),主要分布大范围的海侵边界层、古滨岸沉积、潮流沙脊群、陆架涡漩泥质沉积;高位体系域,对应于高水位期(7cal.ka以后),有部分陆架涡漩泥质沉积、河口进积三角洲沉积、近岸泥质沉积、滨外风暴沉积、滨岸沉积体系。 根据海面变化的阶段性划分,获得了8个海面上升阶段海岸在中国东部陆架上的移动状态,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陆架海底的沉积大环境分布对全球海面变化有很好的整体响应。冰期低海面,以陆架边缘发育古滨岸带为标志。在LGM之后的三个缓慢上升期和三个快速上升期,古海岸在广阔的陆架平原上活动,留下不同阶段的沉积环境记录。缓慢上升期主要以潮流沙脊体系为代表,快速上升期以海侵边界层和改造残留沉积为主。进入高水位期,现代沉积环境过程开始,发育大面积涡漩泥质区、沿岸流沉积区、河口海岸堆积区,这些堆积体覆盖在前期沉积物之上。并针对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沉积单元,如陆坡沉积、古滨岸沉积、海侵边界层和潮流砂脊体系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东部陆架海层序地层模型的建立,形成了中国东部陆架海末次冰盛期以来关于层序地层学的完整理论体系。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利用2003和2004年完成黄海工作的基础上,对“黄海剖面(图4.2)”和YE02钻孔进行详细的分析工作。分析结果认为全球海面变化在“黄海剖面”上留下了良好的地层记录。在末次冰消期过程中,海水是在RRP-Ⅱ(MWP1A)时期大范围入侵黄海,改造前期的陆相沉积,并留下了大型深切谷充填和海侵砂沉积(TSS1和TSS2)体系。在随后的SRP-Ⅱ(YDEvent)时期,由于海面上升趋缓或停滞,复苏的大型河流在黄海的入海口处形成了大型三角洲沉积体。SRP-Ⅱ结束之后,伴随着MWP1B事件,RRP-Ⅲ开始,部分改造前期三角洲沉积形成了第二期次的海侵砂沉积(TSS3)。RRP-Ⅲ结束之后,进入末次冰消期后期阶段,海面上升缓慢,进入到高海面前的过渡时期(SRP-Ⅲ)。约7CalkaB.P.,开始了高海面时期,海洋环流系统形成,高水位体系域广泛发育。 在黄海中西部海域首次发现了海侵进程中的三角洲沉积体,本文对其形成年代和成因做了详细的论述。通过构造演化、剖面中的海侵侵蚀证据、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古环境探讨)及海底地形继承性对这个三角洲沉积体做了初步分析,认为其形成于海面上升相对较慢的SRP-Ⅱ时期,与新仙女木事件(YDEvent)的出现相呼应。在确定其形成年代之后,通过逐个排除的方法,分别否定了复合式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可能性,而将其定位在海侵过程中黄河形成的产物。 将黄海剖面与黄海东侧陆架的浅地层特征做对比分析工作,分析结果发现末次冰消期海侵初期东、西两侧陆架处于同一海侵进程中,形成了类似的地层叠置样式,即大型深切谷上覆改造海侵砂沉积(TSS1,2)。但在海侵三角洲下部,由于三角洲的上覆保护作用,下部的晚更新世陆相地层沉积没有经历后期的海侵改造作用而保存完整。在海侵中期(SRP-Ⅱ,RRP-Ⅲ),西侧陆架由于有中国大陆大型河流的介入而形成三角洲沉积,并在随后的海面快速上升过程中部分遭受改造和侵蚀,形成第二期次的海侵砂沉积(TSS3)。而黄海东侧陆架则由于缺乏足够的物源供给,在环流、潮汐的综合作用下,侵蚀前期沉积物,形成潮流砂脊地形。 在工作中发现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存在与韩国西南岸泥质区相类似的双层结构特征,基于末次冰消期海面上升的特点,将黄海东、西两侧陆架海侵进程联系在一起,对这种双层结构的成因进行了重新定位和讨论,提出了其成因演化过程的新构想,认为这种泥质沉积中双层结构的出现与末次冰消期海面的阶段性上升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部单元A2(Ⅰ2)形成于RRP-Ⅱ海面快速上升期,上部单元A1(Ⅰ1)是高海面以来的产物。其间的界面未必全是韩国科学家所认为的侵蚀界面,而是沉积间断面。
其他文献
本文从盆山关系研究思路出发,应用野外地质调查技术,重、磁、电、震综合地球物理方法,2DMOVE模拟技术,低温热年代学方法(AFT),流体包裹体方法等研究了北淮阳构造带和北缘盆地逆冲
学位
近些年,随着电视、互联网、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媒体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传统的纸质媒体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尤其是党报与这些新媒体即时性、海量性、互动性、形式多样
本文从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消化道cDNA文库中得到两个cDNA克隆,鉴定后确定它们分别编码文昌鱼核糖体蛋白S23和L35的基因,命名为AmphiS23和Amphi
领导班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在跨世纪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领导班子如何在增强团结凝聚合力上下功夫呢?应该始终坚持“三条原则”,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一、坚持
二十一世纪动漫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备受关注和推崇。随着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内涌现出大量的动画公司以迎合当今动画产业发展的需要,动画项目制作中的项目管理技术知识依
海参在分类上属于棘皮动物门中现存的六个纲之一的海参纲。全球大约有1200多种海参分别隶属于海参纲的六个目中。海参纲根据海参的形态特征如:触手的形状、管足和呼吸树的有无
本文对中国历史上以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等为代表的儒家后世代表人物的音乐思想,进行音乐传播视角下的解读,并探究其对孔子音乐传播观念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上
佛罗里达的迪士尼乐园里主要的云霄飞车,最高点“只有”两百尺(约十五层楼高)。云霄飞车从十五层楼高的地方俯冲下来,很恐怖吧,怎么会说“只有”呢?  因为那座云霄飞车在2004年设计兴建时,别的地方早已经出现更高更刺激的版本了。俄亥俄州一座乐园里,云霄飞车的最高点达到什么程度?四百二十尺(超过一百米)!从四百二十尺俯冲下来,短短四秒,飞车就到达每小时两百公里的速度,那种加速的效率,任何顶级跑车都望尘莫
期刊
本文从“自我概念”这一社会心理学研究视角出发,探究生活在潮州的“畲族歌王”雷楚良的音乐行为与自我概念。从雷楚良生活的文化背景,到其在畲族山歌的学习、表演及传承等方
性别分化是一些诱导信号作用下性别决定基因选择性地表达的结果。温度和外源性激素是生产上诱导单性鱼常用的手段。为了了解温度、17α-甲基睾丸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