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凶险性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 PPP)是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发生的前置胎盘,常伴有胎盘植入。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国家“二胎”政策实施后,剖宫产后遗症逐渐显现。疤痕子宫再生育孕妇人数骤增,使得PPP成为产科医生不得不面对的一大挑战。PPP是产科的危重症,常常导致术中术后不可预知的大出血,增加孕妇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严重威胁母婴安全,若处理不当将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研究表明与PPP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众多,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由于目前对PPP孕期各种筛查方式和预后评估的局限性,PPP的诊断及处理仍有待进一步规范。为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并保护母儿安全,本研究通过分析再生育孕妇PPP发生的高危因素,探讨其危害及相关母儿结局,提高产科医生对PPP的重视程度,为疤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保驾护航。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间在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住院且分娩的孕妇,以剖宫产直视下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为诊断依据,排除孕周小于28周分娩,双胎及多胎妊娠以及影响出凝血功能的内外科合并症,共收集470例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资料。按有无子宫下段剖宫产史将其分为凶险组(n=101)及普通组(n=369),凶险性前置胎盘纳入标准:(1)有剖宫产手术史;(2)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或剖宫产术中确诊。普通性前置胎盘纳入标准:(1)无剖宫产手术史;(2)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MRI或剖宫产术中确诊,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术中出血、产后出血、预后以及围产儿结局等。此外,按照胎盘主体附着位置的不同,将凶险性前置胎盘分为前壁组(n=64)和后壁组(n=37),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胎盘植入率及子宫切除率。结果: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凶险组年龄、孕周、孕次、宫腔手术次数与普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32.5±4.1vs30.7±4.5岁、35.6±2.7vs36.7±2.7周、3.4.4±1.2vs2.1±1.4次、1.0±1.05vs0.6±0.98(P<0.05)。其中凶险组高龄孕妇比例、2次以上官腔手术比例及早产率均显著高于普通组(31.7%vs17.3%,28.7%vs13.6%,54.5%vs36.9%, P<0.05)2两组术中、预后比较:凶险组与普通组孕妇的产后出血量、输血量、输血率、胎盘植入率、子宫切除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53.1±1292.4vs456.2±432.9ml、1130.9±1451.9vs106.5±375.9ml、35.6%vs10.8%,27.7%vs5.7%、11.9%vs0.8%,6.1±2.6vs5.2±1.2d,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凶险组与普通组产后大出血(出血量≥1000m1)的发生率分别为29.7%和8.1%,差异有显著性(P<0.01)。3凶险性前置胎盘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胎盘植入与凶险性前置胎盘发生大出血明显相关(P<0.01),其OR值为15.59。4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术前诊断:术前通过超声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75例,准确率为74.3%,其中诊断胎盘附着前壁、后壁者各37例和38例,诊断符合率为98.4%和94.6%。5凶险组胎盘附着部位对母体的影响:前壁组与后壁组孕妇的产后出血量、胎盘植入率及子宫切除率分别为1132.8±1345.0vs987.5±1258.8ml、29.8%vs24.3%、14.1%vs8.1%,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差异(P>0.05)6两组新生儿围产结局比较:凶险组的新生儿孕龄、早产率及体重与普通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其结果分别为35.6±2.7vs36.7±2.7w,54.5%vs36.9%.2782.67±719.95vs2979.58±664.08g (P<0.05).但生后1分钟、5分钟的Apgar评分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龄孕妇、多次妊娠、多次子宫手术史均是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危险因素,导致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上升。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时产后大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加,但胎盘附着位置对胎盘植入率无影响。术前超声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准确率高。因此,产科医生要充分评估疤痕子宫孕妇再再次妊娠发生凶险性前置胎盘的风险,加强孕前咨询孕期监测,减少妊娠不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