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aierv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深受来自国外、尤其是德国被动房体系的影响,目前整体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也是构建于被动房之上。本文揭示了德国被动房体系与我国夏热冬冷地区之间的关键性冲突:(1)被动房所采用的全时间全空间运行模式必然导致高能耗,且并不完全等同于高舒适,不适合在夏热冬冷地区推行;(2)被动房设定的年均采暖能耗15 kWh/(m2·a)和一次能源消耗总量120kWh/(m2·a)都明显高于夏热冬冷地区目前的用能水平,两项控制指标的数值对于该地区来讲过大;(3)德国冬季寒冷,夏季凉爽,由此决定了被动房的核心目标在于控制建筑的冬季采暖能耗,而夏热冬冷地区冬夏两季的热环境都极为恶劣,导致该地区建筑同时存在巨大的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需求,现有被动房技术不能有效降低建筑全年制冷和除湿能耗;(4)被动房机械通风全年连续运行,导致通风能耗过高;(5)被动房设定的室内舒适度标准为室温20至26℃,相对湿度30%至60%,超温超湿频率不超过10%,而模拟结果表明采取了所有被动房技术的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在无主动采暖和制冷时全年温度和湿度舒适时间占比分别仅为33%和70%,远没有达到该标准,夏季过热问题尤为突出。综上所述德国被动房体系在夏热冬冷地区是不可实现且不可持续的,夏热冬冷地区发展超低能耗建筑不可简单套用被动房体系。基于夏热冬冷地区的自然气候和人文条件,采取建筑气候分析、能耗模拟和实测验证等研究方法,本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方法。主要包括:(1)采暖空调和机械通风均采取间歇分室的运行模式;(2)空调系统电耗控制指标(包括采暖、制冷除湿和机械通风)为8kWh/(m2·a),建筑全年总电耗控制指标为24kWh/(m2·a);(3)优选活动式外遮阳搭配高透型的玻璃材料;(4)建筑空气渗透换气次数不超过0.25 h-1;(5)充分利用开窗通风,机械通风仅用作室外条件恶劣或采暖空调设备运行时的新风补充;(6)外墙传热系数控制值为0.15 W/(m2·K),外窗传热系数控制值为2.00W/(m2·K);(7)内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控制值为1.00W/(m2·K)等。在节能方面,经模拟计算本文设计的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全年空调系统电耗仅为6.95 kWh/(m2·a),能满足本文提出的能耗控制指标,且相比于德国被动房的模拟结果下降了61%。此外,根据为期一年的超低能耗建筑房间和普通节能建筑房间足尺试验的能耗数据比对,结果也证实了超低能耗房间的节能效果非常显著,比普通节能建筑房间全年能耗进一步下降近60%,真正实现了超低能耗。在室内环境方面,如果仍按照被动房设定的温湿度标准,本文设计的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在无主动采暖和制冷时全年温度和湿度舒适时间占比分别仅为54%和47%,依然无法满足该标准。参考夏热冬冷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以及国内现有标准对舒适温湿度的取值设定,将温湿度舒适区间作适当调整。当温度区间取16至28℃时,超低能耗建筑全年舒适时间占比为83%,而被动房对应的数值仅为55%。当相对湿度区间取20%至80%时,超低能耗建筑全年舒适时间占比为87%,被动房对应数值为88%。因此整体而言,在夏热冬冷地区本文设计的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室内环境比被动房更为舒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析对采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其血液标本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近期我院门诊收治的需要接受采血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
<正>《任光禄竹溪记》是明代中期唐宋派领袖唐顺之的名篇,但是,其题中主人"任光禄"是谁,至今流行的文学史、古文选本及高校教材中多说"待考"或"不详"。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
油品清洁化是油品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所在团队稀散元素功能性化合物合成与应用研究的多年工作积累,结合油品清洁化进展需求和钼化合物功能化优势,确定了燃油氧化脱硫催化剂
中国和西方对于文学的认知不同,中国文学的水准也绝不低于西方文学。同时,文学的重要特质是独特性,这独特性决定了文学本来就是是多样化的。基于上述认识,我们不应该以西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