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文化这顶皇冠上最为闪亮的明珠。中国古典诗歌不仅体现了词章之美和思维之美,更为重要的是它们蕴含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古典诗歌中的文化之美。从这一点上讲,诗歌不仅是思想的载体,还应该是文化的信使。毋庸讳言,对于以中文为母语的(或其他对于中国文化了解甚深的)读者而言,要领略这些诗歌中的文化之美并不十分困难。但是诗歌经过翻译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在很多情况下,无论译者多么的努力,重重的文化障碍还是让译语读者在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时候如坠雾中。分析其中原因,本文认为,诗歌翻译绝非像传统的“形”与“神”、“直译”与“意译”的争辩那样简单,特别是对于文字精炼、意蕴深刻、用典丰富、包藏细密的中国古典诗歌而言,它们往往是多种文化的糅合,译者稍不留神就会掉进这些“文化陷阱”。 长期以来,人们在讨论古典诗歌英译的时候,总是更愿意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比如说“风格”、“神韵”、“气势”等等,当然,这样的讨论无疑对于提高古典诗歌英译的质量大有裨益,但是传统的研究似乎并不十分重视各种各样的文化因素在诗歌翻译及译文批评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我们认为,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定的文化,这些文化因素通过简单的“一对一”的翻译是无法使译语读者“知其然”的,遑论“知其所以然”了。 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化铸就了传诵不衰中国古典诗歌。在卷帙浩繁的古典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文化,诸如地理、时间、气候、饮食、节日、民俗、宗教、艺术、建筑、惯用的诗歌意象以及诗歌文字游戏等,这些文化因素具有很强的中国性。中国诗歌之美也通过这些蕴含其中的文化表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欣赏诗歌就是欣赏文化。在研讨不同时期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实践中,我们遗憾地发现,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古典诗歌经过英译之后,“味道”变了。因为在有限的诗歌篇幅里,译者可以翻译文字,但是无法讲清楚蕴含在诗歌中的文化。结果,呈现在译语读者面前的是一些“稀奇古怪”的文字,犹如没有灵魂的肉体,显得苍白而单调。也正是这些各式各样的文化,在特定的情况下会成为从一种语言通向另一种语言道路上的陷阱,译者稍有不慎,就会落入其中而造成交流与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