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调节匹配理论认为,当人们追求目标的方式与当前的调节取向一致时,会产生一种“正确感”,这种体验会对个体的动机,情感体验、评价态度、任务绩效等产生一种增强效应。调节匹配分为基于调节焦点的匹配和基于调节模式的匹配两种。以往研究发现基于调节焦点的调节匹配能够提高决策者的建议采纳程度,但在建议采纳领域对基于调节模式的调节匹配关注较少。因此探究基于调节模式的调节匹配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调节匹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节匹配理论认为,当人们追求目标的方式与当前的调节取向一致时,会产生一种“正确感”,这种体验会对个体的动机,情感体验、评价态度、任务绩效等产生一种增强效应。调节匹配分为基于调节焦点的匹配和基于调节模式的匹配两种。以往研究发现基于调节焦点的调节匹配能够提高决策者的建议采纳程度,但在建议采纳领域对基于调节模式的调节匹配关注较少。因此探究基于调节模式的调节匹配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调节匹配效应可能源于决策者将匹配产生的正确感当成了评价的信息来源。消费决策领域的研究发现,消费者的调节模式与行为策略匹配时,决策者会体验到正确感,并且愿意为同样的产品多支付40%的金额,这表明调节匹配会使消费者高估产品的价值,做出非理性的决策。建议采纳领域同样存在调节匹配效应,当建议者的建议策略和决策者的调节模式匹配时,可能会增加决策者建议采纳的意愿,甚至有可能采纳一些低质量的建议。之所以如此很可能是决策者因调节匹配而高估建议的价值,即产生一种正确感。然而这种对建议的主观感受是不稳定的,一旦人们能意识到这一点,即这种主观感受做出正确归因,其影响就会消失,据此我们推测对正确感的归因会缓解建议采纳中的调节匹配效应。本研究通过4个实验来探讨基于调节模式的调节匹配对建议采纳的影响。由于调节模式既是一种稳定的人格倾向,也可以由短暂的情景激发,所以实验1和实验2采用分别探讨了特质性调节模式和状态调节模式与建议提供策略的匹配是否会提高决策者接受建议的意愿。如果调节模式与提供建议策略的匹配提高了被试建议采纳的程度,那么被试对质量不佳的建议是否也会采纳?实验3操纵建议质量,采用2(调节匹配:匹配、不匹配)×2(建议质量:高、低)的被试间设计,探究调节匹配效应是否会使决策者接受一些低质量的建议。实验4引入归因变量,采用2(调节匹配:匹配、不匹配)×2(归因:有、无)的被试间设计,探究对正确感的归因是否会降低决策者对低质量建议测采纳程度。结果发现:(1)特质性和情境性的调节模式与建议策略达成的调节匹配具有一致性,与调节不匹配相比,调节匹配会提高建议采纳的程度。(2)调节匹配对建议采纳的影响是由正确感中介的。(3)调节匹配不仅增加了被试对高质量建议的采纳程度,还提高了对低质量建议的采纳程度。(4)在调节匹配组,有对正确感归因时,被试对低质量建议的采纳程度显著低于无归因条件。在调节不匹配组,有无归因对被试采纳质量不佳建议的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过去20年内,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较大变革,整体劳动供给都在下降。而在劳动力市场中,女性劳动供给相比于男性劳动供给来说下降程度更甚。从劳动供给角度考虑,女性由于家庭照顾责任等现实原因可能会被迫减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供给。从市场雇主的需求角度考虑,雇主会倾向于减少对已婚女性的招募,以减少职工怀孕和分娩期间的劳动力成本。同时,目前中国城乡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仍然存在,每年进入城市的农村移民体量庞大。在
随着互联网及其应用的快速发展,服务生态体系中服务资源不断丰富,服务解决方案日益复杂,往往需要多方服务资源协同起来才能全面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由此产生了服务互联网和大服务的概念。在服务互联网中,为了支持复杂服务网络的执行,往往需要依托于一个第四方服务平台,以此支持服务中介利用多方服务计算资源提供新型服务解决方案。以科技服务业为例,新型的科技服务解决方案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将跨行业跨领域的科技
目的:研究花样滑冰单个难度技术动作和成套训练的训练负荷特征。方法:以国家花样滑冰队双人滑运动员男女共8对(16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现场观察法、运动现场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展开研究。测试单个难度技术动作训练时的最大心率百分比。测试运动员在短节目和自由滑成套训练的心率、血乳酸、自感用力度(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训练冲量、训练效果、能量消耗。结果:(1)男女
《欲望号街车》是美国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于1947年创作的一部戏剧,讲述了女主人公白兰琪的悲剧经历。剧中的白兰琪经历了三次创伤事件,是典型的创伤人物。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创伤通常被认为是不可再现的,因为经历创伤者的心理状态是扭曲的。而实际上,通过戏剧化的手段,创伤是可以再现的。本文旨在研究在后戏剧剧场视角下2014年舞台版《欲望号街车》中白兰琪的创伤在文本、舞台和观众接受中的分别再现。威廉斯的
现实主义小说家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莱辛以对诸如种族歧视、性别不平等之类的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关注著名,在其作品中,她常常以犀利的眼光揭露某些社会问题。莱辛在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一书中描写了两个与社会“异类”的人生悲剧,并通过其与他人和自然的异常关系,深刻批判了殖民社会对于人类(包括黑人与白人)和自然的扭曲影响。本论文探讨了这些能够充分体现殖民社会罪恶的异常关系及其根源——殖民等级制
目的:由于亲社会行为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始终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本研究旨在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再次检验智力和心理理论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同时以往研究很少有关注道德认同和正念在智力以及心理理论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发挥的作用,从这一个新的角度探究智力和亲社会行为以及心理理论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内在机制,希望能丰富已有的研究。方法:通过网络发放问卷的方法收集到大学生数据共512人(27%
意大利裔美国女作家卡罗尔·马索投身文学创作,硕果颇丰。她创造性地将不同体裁结合,以实验派风格闻名。《鬼舞》作为马索的处女作,是一部备受推崇的作品,小说涉及都灵、维恩两个移民家庭,表现美国身份属性建构的主题。女主人公瓦妮莎·都灵是移民家庭的第三代成员,她以非线性方式,讲述她在家庭破裂后努力重构生活的经历,故事中也体现了她的家人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美国社会、构建自我身份属性的过程。本文从跨文化适应的视角
婚姻关系将两个男女联系在一起,由他们繁育后代,由此人类社会得以生生不息,得以传承。婚姻关系的变化,体现着经济之发展、社会观念之演变、妇女地位之变换,可以说,婚姻的稳定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本文力图借由对文献、史料的翻译、分析、研究,追溯千年前那个神奇而又伟大的古罗马社会,分析其无夫权婚姻的缔结与罗马妇女地位的提升。另外,无夫权婚姻中,罗马民法对夫妻人身、财产关系规定得非常详细、全面,笔者希望对其的考
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由此出现了留守青少年这一群体。对于留守青少年来说,由于缺乏父母的情感支持和行为监控,他们在身心发展中面临着诸多潜在危险,尤其是产生外化问题行为的风险。同样,由于父母外出,与父母见面时间有限,缺乏情感交流,留守青少年也存在着更多的受欺负的可能性。作为一种青少年时期普遍存在的一种消极同伴经历,受欺负是个体外化问题行为的重要预测源。研究表明,受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