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受者发生供体来源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供体来源感染对肝移植受者生存的影响。方法:随访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接受DCD(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肝脏移植手术的受体32人,回顾分析对应肝脏供体32人的相关资料。统计(1)供体与受体术前,术中与术后的病原学检查结果,供体来源感染(DDI,Donor-Derived Infection)的发生情况;(2)供体的性别,年龄,死亡原因,ICU住院时间,多重耐药菌(MDR,Multi-Drug Resistant)感染情况,(3)受体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既往手术或介入情况,再次移植情况,术前MELD(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4)随访受者术后生存状态及生存时间。使用卡方检验对比发生术后感染和未发生术后感染受者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差异;使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统计供体与受体标本中分离出的各病原菌种类与比例以及发生DDI受者的临床特征;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DDI发生的危险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发生术后感染与未发生术后感染受者的生存状态,以及发生DDI与未发生DDI受者的生存状态,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9例受者发生的明确的术后感染,9例受者共分离出19种共42例次真菌或细菌,其中革兰阳性细菌26例,革兰阴性细菌13例,真菌3例。3例受者发生了明确的DDI,其中1例感染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2例感染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3例DDI受者中2例受者死亡,1例受者存活并因全身多发感染灶住院治疗中(移植物存活)。与23例未发生术后感染受者相比,发生术后感染受者更倾向于原发病为HBV感染者(P=0.015),术前曾接受TACE(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治疗者(P=0.047),供体年龄较大者(P=0.044),以及供体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者(P=0.0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者HBV感染,供体在ICU住院时间长,以及供体感染多重耐药菌是发生DDI的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后发生感染者与未发生感染者,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3),术后发生DDI受者与未发生DDI受者,生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肝移植围手术期供受体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阳性细菌为主,但DDI患者以感染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细菌为主;受者术前HBV感染,供体ICU住院时间长,以及供体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是发生DDI的危险因素;虽然术后感染对受者长期生存无明显影响,但发生DDI受者的术后生存期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