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人工智能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社会对“机器替代人力”的焦虑。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政策的制定要适应技术进步趋势,而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较为少见、零散。因此,系统、深入地分析技术进步背景下的就业政策,使就业与当下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就业政策、技术进步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以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思想、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人力资本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学派就业理论、政策科学与系统理论为指导,借助文献资料,基于历次工业革命中技术进步对社会影响的分析基础上,对工业革命1.0—3.0中各国政府与技术进步相适应的就业政策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分析表明:工业革命1.0-3.0中技术进步虽存在差异,但都在冲击传统行业同时促进新兴行业,给就业带来总量或结构影响,进一步扩大社会贫富差距。各国就业政策经历了自由放任—主动干预—结构性失业调整的阶段变化,具体政策虽各有千秋,但也存在部分共性:第一,工业革命1.0-3.0中各国政府均通过最低收入保障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其中失业保障制度经历了消极、被动救济—主动保障—激活性保障的阶段变化。第二,均通过相关产业政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就业结构优化。第三,通过教育和技术移民相关政策缓解国内结构性失业问题。基于对工业革命1.0-3.0的研究,笔者发现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在带来行业冲击同时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将创造就业机会,劳动力素质结构升级将带来结构性失业,劳动力分化将导致收入差距失衡。本文通过研究工业革命1.0-3.0中就业政策变迁历程,并从完善社会保障支持系统、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引领行业智能化发展、重构职业教育体系、调整人力资本五个方面提出政策回应建议,一定程度上能为工业革命4.0背景下劳动力供给侧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