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山岩在成岩模式、岩石学和储集层特征上,与砂岩、碳酸盐岩有很大区别。本项研究旨在借鉴砂岩、碳酸盐岩岩相和裂缝识别方法,丰富火山岩储层评价技术。 火山岩油藏与裂缝有密切的关系。在成岩及成岩阶段后,裂缝改造储层物性;在成藏阶段,裂缝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在油藏开采阶段,裂缝是油气产出通道,对开发模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影响火山岩裂缝的因素有构造运动、风化剥蚀、地表流体溶蚀、岩石矿物成分,各种矿物成分的含量,岩石内部结构等。 本项研究以新疆准噶尔盆地腹部石西石炭系火山岩油藏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大量钻井、录井、地震、常规测井、成像测井、铸体薄片、试油、生产动态资料,应用地质统计学、分形几何理论和神经网络技术对火山岩储层进行岩性判别、岩相划分、裂缝识别。 裂缝识别研究包括裂缝分布规律研究、裂缝发育程度评价,裂缝产状(高中低倾角)判别和裂缝预测模型建立。 通过研究,初步获得的成果和认识如下: 1.提出了依据成像测井资料,划分火山岩岩相的熔岩流向反推法,结合火山熔岩与碎屑岩厚度比法,划分结果更可靠。 2.根据裂缝受构造、溶蚀、风化、岩石矿物和岩石内部结构等多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古潜山风化壳顶发育裂缝网络的认识,并给出裂缝网络物理模型,指出各种因素的复合作用,加剧了裂缝网络的分形特征; 3.单个期次的裂缝发育有其内在成因和规律,数个期次有规律的裂缝叠合,形成“无规律”的现存裂缝系统,从而使裂缝评价复杂化; 4.该区主要储层为基质孔隙中等裂缝发育型,“大孔小缝”或“大缝小孔”均可形成储层,经统计分析,当基质孔隙度低于5%及裂缝密度小于1条/m的地层,不易形成储集层。 5.深浅电阻率差比值与GR值交会图版,对该区油水干层识别相当有效; 6.FMi对裂缝识别直观有效,但其意义更在于刻度常规测并资料,建立裂缝的预测模型; 7.裂缝是复杂地质体,对储层的影响是非线性的,测井参数和裂缝发育的关系也是非线性的,因此必须采取多参数联合评价的方法;单参数评价局部有效,应用于整体效果不佳。 8.样本参数的选择非常重要,异类样品应有明显差异特征,否则,预测模型可靠性差; 9.建立石西火山岩储层裂缝产状预测模型和裂缝发育程度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测试值吻合率达75%以上; 10.研究结果可用于油藏储量复算裂缝系统参数的确定,对研究火山岩油藏成藏规律研究具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