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是近年来中国财政税制改革中一次重大事件,标志着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实现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营改增”最大的贡献在于解决了营业税重复征收、不得抵扣、不能退税等影响企业税负并导致上下游企业分工不完善的弊端,实现了增值税“道道征收,层层抵扣”的税收中性目的,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税负,更好的推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与融合,给社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效果。税制改革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价值,进而影响投资者决策,能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资本市场对“营改增”所持态度会随着改革进程发生变化。促进“营改增”全面推开的试点计划,在实现我国货物与服务的税制统一前提下,还有助于减轻相关企业税负、增强企业实力,从而更好地抵御经济下行压力,从“营改增”的减税角度出发,采用相当于“放水养鱼”的模式,能够让大多数企业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政策红利,最后实现“爆发式”增长,这无疑向市场参与者传递出一种利好的信号。同时,通过上下游行业之间抵扣链条的拉长,“营改增”有助于实现产业间分工协作模式的优化,直接带动了制造业的升级。制造业企业作为服务业的下游企业,和营业税时相比,在与上游企业进行商业交易时能够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达到减税效果。因此,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营改增”是可以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税收成本的,这对制造业来说也是一个利好消息。为深入研究“营改增”是否促进企业价值提升及其如何在资本市场做出反应,本文分别通过长短期事件研究法计算累计异常收益率(CAR)和长期累计异常收益(BHAR)作为衡量“营改增”政策公布后的市场反应的指标,探析改革后“营改增”政策推广效果在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首先,本文在“营改增”政策改革已全面推开的大环境下,通过梳理国内外针对“营改增”政策效应及其市场反应的相关文献,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与不足。其次,基于本文实证研究思路,简单介绍了我国“营改增”从部分行业部分地区试点到全面实行的推进历程,结合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政策现象,从理论角度出发探讨“营改增”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长短期资本市场反应,据此提出实证部分的假说;搜集筛选了A股318家试点企业和1205家制造业企业作为样本,根据其2011-2018年的相关数据,通过短期事件研究法计算出样本企业各阶段的累计异常收益CAR,根据CAR值的变化趋势讨论“营改增”的短期推广效果。然后从长期角度,以计算出的BHAR为指标,验证“营改增”政策实施后,试点企业和制造业企业长期价值的变化。本文研究发现,在“营改增”政策公布后的短期内,资本市场对“营改增”政策的预期成效做出了积极的反应,政策推广效果在行业间存在差异,另外,“营改增”对与改革行业高度相关的非改征行业制造业产生明显的正溢出效应;从长期来看,随着“营改增”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政策的成熟,试点地区企业(试点服务业企业+制造业企业)获得的政策优势逐渐减弱和消失。这一研究结论丰富了“营改增”政策现有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制度提供经验证据,对于推动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升级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