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整体的抗震防灾能力依然比较薄弱,与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相适应。尤其是近两年来的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灾害,暴露出我国城乡工程设施的抗震防灾能力不足的现状。在严峻的城乡抗震防灾形势下,一方面迫切需要加强我国城乡工程的抗震建设,保证城乡具有一定水准的抗震能力,另一方面也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城乡救灾体系,保证城乡在遭受超越设防水准地震后的救灾功能。因此,为了使城乡抗灾与救灾能力得到同步提升,本文结合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了具有两道防线的城乡抗震防灾体系的构建问题。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为:
(1)阐述了城乡抗震防灾体系基本防御目标的含义,并根据三个水准的地震影响对城乡抗震防灾体系的抗灾与救灾子体系分别提出了基本防御目标;在分析我国不同地区防御目标设定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抗震防灾的分区问题;初步探讨了社会可接受地震风险水平的确定问题。
(2)圈定了我国城乡抗震防灾体系重点防御区域;总结了区域抗震防灾体系空间结构的形态;探讨了城乡一般工程设施和救灾关键生命线的抗震设防标准的制定问题;在研究地震灾害的影响尺度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域救灾过程的层次,探讨救灾关键生命线的保障层次和网络可靠性问题;根据救灾生命线的网络特征,初步研究了区域救灾交通系统的构建问题,为区域救灾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思路。
(3)在分析城市在震后不同时期各个系统的灾害表现及应急救灾反应需求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救灾体系构成要素和城市救灾体系重点保障对象。根据不同程度地震灾害下城市救灾体系需实现的目标,进行防灾分区分级研究,并对其依托的救灾体系关键节点和关键线路以及防灾分区内的重点保障对象进行了防灾重要性分级、设防标准探讨,基于此提出了城市抗震救灾体系的构建技术要求,为城市救灾体系构建提供了参考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