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而言,社会结构研究的基本点是将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看作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通过研究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关系,来探讨社会的整合。社会学研究还注意到了社会结构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即社会结构是由社会成员的主观预期结构与社会现实结构所组成的,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状态。两者相互重合,则社会趋向于稳定;两者之间相互分离,社会则容易产生变迁或动荡,从而造成部分社会成员的结构性失位问题。然而,对预期结构与现实结构的分析和把握,又离不开对社会实际构成结构的考察。本研究即是在这种思路下,探讨我国高学历群体的结构性失位问题。 首先,本文通过对高学历群体就业过程中预期结构和现实结构的考量,指出职业结构与教育结构之间存在不平衡问题。社会预期所反映出的高学历群体的就业流向应当是白领职业群,然而高学历群体近年来的职业流向却表现为就业层级的降低,开始大量进入蓝领职业,并且近年来高学历群体毕业后未就业比例也在持续增长。 通过对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等相关数据资料的分析,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发展过程,发现二者之间呈现发展不同步状态。具体表现在,教育结构的高级化进程远远超过了职业结构的升级过程,特别是高等教育层级快速发展,而职业结构中的对应层级的发展则相对稳定,不能充分吸纳如此庞大的高学历群体。这一问题在近十几年中表现尤为凸出,因而造成了高学历群体的结构性失位问题。将美国近年来职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发展与我国的情况作对比,进一步阐述了职业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作用。 研究进一步分析指出,由于教育结构与职业结构发展的不同步性,进一步造成了两者形态上的非对称性,并且在两者之间形成了“结构挤压”效应,其结果是造成了结构性失位群体特殊性的分流表现,主要表现为就业层级的下降,获取更高的学历以及重新接受职业教育三个方面。 最后,本文指出了对结构性失位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对研究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