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密度减少、骨显微结构改变、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以绝经后女性及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至今为止关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仍不甚清楚。阿司匹林作为解热镇痛药及抗血小板药物广泛用于临床,近年来多项研究提示阿司匹林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然而具体机制尚不明确。OPG/RANKL/RANK信号通路因其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偶联中处于重要地位,被认为是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的增殖、分化及矿化的影响,探讨阿司匹林通过OPG/RANKL/RANK信号通路影响小鼠前成骨细胞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为实验对象,分别以不同浓度(0、0.25、0.5、1、1.5、2、5、10mmol/L)的阿司匹林诱导液进行培养:1、通过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对MC3T3细胞增殖的影响;2、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及定量分析,检测不同浓度阿司匹林的促成骨分化作用;3、通过茜素红钙结节染色,检测不同浓度阿司匹林的促矿化作用;4、通过蛋白印迹及实时PCR技术,探究阿司匹林作用于MC3T3细胞的可能机制。结果:1、MTT实验结果显示低浓度阿司匹林药物组(0.25、0.5、1、1.5、2mmol/L)OD值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中高浓度阿司匹林组(5-10mmol/L)OD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2、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示1.5mmol/L阿司匹林药物组碱性磷酸酶阳性颗粒较其他实验组最为显著;3、碱性磷酸酶定量分析结果示在第7、10、14天各浓度阿司匹林药物组(0.5、1、1.5、2、3mmol/L)碱性磷酸酶含量均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其中以1.5mmol/L阿司匹林组最显著(P<0.01);4、茜素红染色结果示各浓度阿司匹林药物组(0.5、1、1.5、2、3mmol/L)钙结节数量及面积均较对照组增多,其中以1.5mmol/L阿司匹林组增多最为显著;5、蛋白印迹结果示1.5mmol/L阿司匹林组OPG蛋白及Col1a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RANKL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6、实时PCR检测结果提示1.5mmol/L阿司匹林组OPGmRNA表达升高、RANKLmRNA表达减低最为显著(P<0.01)。结论:1、提示低浓度阿司匹林对MC3T3细胞增殖无影响,中高浓度阿司匹林对MC3T3细胞增殖起抑制作用;2、1.5mmol/L阿司匹林组促成骨、促矿化作用较其他浓度药物组及对照组最显著;3、阿司匹林作用OPG/RANKL/RANK信号通路,通过刺激OPG表达并抑制RANKL表达起到促成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