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社会工作领域的学术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s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人民不断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社会工作秉持助人自助的理念,对于解决社会问题、满足人民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离不开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本文将从源流处对中国社会工作领域的学术研究进行探索。民国时期处于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阶段,社会环境、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在变化。社会工作最初由教会传教与慈善事业引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问题的出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各界对于社会工作领域的研究从萌芽、初步形成到发展经历了相应的过程。本文基于民国时期主要的出版物,进一步归纳整理民国时期社会工作领域的学术研究。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概括现阶段研究成果,也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介绍民国时期社会工作的引入与发展,并梳理当时社会工作主要出版物;第三部分首先介绍民国时期学者对国外知识的译介,接着是个案工作、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的研究,以及特殊人群和领域的研究,主要针对妇女儿童社会工作,救济工作与伤残重建;第四部分是民国时期社会工作研究的特点与当代启示。希望通过本文明晰民国时期社会工作学术研究的相关内容,获取社会工作主要出版物中的研究价值,填补社会工作历史研究的空白,以期对当代社会工作研究有所启发。
其他文献
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发展,教师的PCK在教学活动中得以运用和体现。通过教师在具体教学主题下的教学过程,分析教师体现出的一些优秀的PCK要素,有助于新手教师在进行该主题教学时得以借鉴。本研究以四位不同发展阶段的一线高中化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基于PCK的视角,表征出在具体教学主题“化学反应限度”的教学过程中,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PCK各要素的具体体现,并进行分析对比,提出促进
一、产量表现 (一)河南省区域试验产量表现 安玉13(AY8521)2001年参加河南省玉米杂交和预试(套种组).供试33个品种,平均667m^2产698.9公斤,比对照种“豫玉18号”增产16.3%,达极显著
在现场调研实测基础上,分析了浅埋煤层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利用ANSYS软件,分析了大采高液压支架在实际工况中所出现的常见问题,提出了大采高液压支架常见问题在设计方
随着高分子科学的发展,塑料制品在生产生活中的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带来大量便利之余也引发了白色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环境危机。近年来伴随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高分子材料在以快速高效为突出优点的3D成型技术-熔融沉积成型技术(FDM)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发展前景光明的同时也应考虑到与保护环境相适应,开发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是解决上述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脂肪族聚酯聚乳酸(PLA)和聚碳酸亚丙酯(PPC)均为完
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从本质上来看是以语言为基础的。教育实践对语言有很大的依赖性,人们借助语言来开展教育活动。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往往依靠言语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视角来看,这种影响是教师言语行为施为性的体现,同时也意味着教师的语言素养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文献研究可以得知,教师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在语言教学中得到进一步凸显。若能揭示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特征,则能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