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主要是以存贷利率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并且各大商业银行获取了较为丰厚的利润,但这也同时造成了它们十分依赖这种盈利与发展模式。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完成,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和中国金融市场和银行业的不断开放,传统的高利率贷出资金,低利率借入资金获取利润的方式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大力拓展商业银行收入来源,发展收入多元化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共同选择。但是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原因,我国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起步晚,在产品和服务上面有所欠缺,并且在发展过程当中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都与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有着不小差距。为了更好的研究收入多元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发展收入多元化,文章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多元化发展与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收入结构当中利息收入仍然占据着较高比例,但是增长却逐渐缓慢,其中利息收入中的主要信贷业务为主,且集中于批发业务;非利息收入占比较低,但是增长速度较快,同时商业银行之间非利息业务发展差距较大,且以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为主。然后对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有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资本监管和大资管时代四个方面。在理论分析部分,从资产组合、范围经济、多元化、金融创新等相关理论出发,结合各部分收入的特征,进行收入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和风险影响的理论分析,为其提供理论依据。在实证部分,文章选取2007年-2016年16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研究收入多元化对经营绩效和风险的影响,并将商业银行分为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银行三类,用DIV指数作为衡量收入多元化程度的综合指标,用ROA和ROE来衡量银行经营绩效,用破产风险,信用风险和盈利波动性风险来衡量银行风险。通过广义矩估计方法来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多元化对于不同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和风险影响各不相同。具体而言,收入多元化有助于提高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绩效水平,但却不利于城商行经营绩效的提升;显著增加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的盈利波动性,但却不会增加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波动性;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破产风险影响并不显著,加大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降低了城市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但却能同时降低三类银行的信用风险。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证分析,并结合当前现状,提出了合理发展收入多元化、明确自身重点与特色、加强综合化经营程度、实行差别化监管措施、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等五条发展收入多元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