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30年代末,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广泛运用货币政策干预经济,货币政策逐渐成为大部分发达市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货币政策在西方国家走出经济危机,恢复发展经济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货币政策的实施并无法根本消除经济的大幅波动和经济危机问题,并且,由于持续实施扩张型货币政策,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国家还产生了“滞涨”等新问题,货币政策的风险问题由此引起人们的关注。
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理论研究的发展,目前货币政策已经成为经济理论研究的热点和焦点。综合起来,学界对货币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货币政策是否中性、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传导机制及政策有效性等几个方面,而对于货币政策风险问题,却少有学者进行系统的研究。从逻辑上说,货币政策不仅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传导机制及政策效果等内容,还应该包括政策风险,因此,研究货币政策的风险可以补充和完善货币政策理论。这对于转型中的中国来说,也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货币政策影响实体经济的主要机制是货币当局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最终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然而,由于经济系统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使得经济主体的行为结果面临损失的危险。货币政策风险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及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损失及其可能性。本文研究的是后一种货币政策风险,分析货币政策实施中政策结果与预期目标偏离而造成的损失。
传统的风险理论主要是应用于微观经济主体的风险防范,如商业银行、证券机构、实体企业等。标准的微观主体的风险防范目标是为了获得极大化利润,或是降低损失。货币政策风险理论的防范目标则为防止政策失当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事实上,中国经济运行的特殊性与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缺陷,使得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风险,直接造成了货币政策的效率或经济的损失。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为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基础货币)-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利率、信贷总量)-最终目标(物价和经济增长)。本文运用风险理论,分析了两个层次上货币政策的实施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第一层次上的货币政策实施风险,主要是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损失。即货币当局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不能实现预期的中介目标,这是货币政策实施首先要关注的。目前,我国现存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制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这些缺陷导致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可能会出现失误,而不能实现中介目标。第二层次上的货币政策实施风险,是指货币政策的实施不能达到最终目标或对经济造成的损失。利率、存款准备金及公开市场业务工具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及其他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产生偏差,给经济带来损失。
本文运用风险管理理论,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分析了货币政策实施中两个层次上的风险。基于货币政策理论,采用并发展了风险管理理论,深入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实施中的风险目标度量和风险因素。本文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利率、存款准备金及公开市场业务三大工具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对货币政策实施有效性的影响。通过统计数据和模型实证检验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的风险问题,指出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是我国货币政策实施中的风险来源之一。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不完善性为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有效性及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带来了巨大风险,因此亟待改进。另外,本文还研究了影响货币政策实施风险的配套制度风险,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章对全文做总括性介绍,阐述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全面回顾、梳理及评述了国内外关于货币政策实施中的风险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难点、创新点、不足与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第二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对风险的界定、风险的构成要素、分类、特征以及风险的测度、评估及控制等内容;第二节概述了货币政策的起源、发展、界定以及货币政策的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机制与效果等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第三节界定了货币政策实施、货币政策风险与货币政策实施中的风险几个概念与内涵。第四节中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中的风险进行了目标度量分析及风险因素分析。
第三章是对利率风险的研究。第一节介绍了利率制度演进的历史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历程两个角度对我国利率政策实施的影响;第二节通过利率演进路径、背景及演进趋势对中外利率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三节从货币政策效应传导、产权、时间、开放及银行资产负债五个视角对中国利率风险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利用统计数据,通过建立投资利率弹性模型和利率VaR模型,对利率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第四节给出了规避利率风险的政策建议。
第四章是对存款准备金风险的研究。第一节对存款准备金理论做了回顾,考察了美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历史沿革及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立和演进。第二节从存款准备金功能作用、存款准备金缴纳的主体、客体、存款准备金率及准备金付息等五个方面对中外存款准备金进行了全面比较。第三节对我国存款准备金的有效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第四节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完善差额准备金率制度及强化准备金付息制度工具的操作性两方面规避存款准备金风险。
第五章是公开市场业务的风险研究。第一节回顾了公开市场业务的历史。第二节介绍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现状及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历史与成效。第三节从公开市场业务的制度环境与公开市场业务的主体缺陷分析了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风险因素问题。第四节提出了规避公开市场业务风险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是本文的结尾,主要从配合我国存款准备金、利率及公开市场业务制度改革的角度,提出了相关配套改革建议。一是革新中国人民银行制度,增强其独立性;二是重塑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减少或消除目标之间的冲突性;三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控制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之间的风险;四是,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减少货币政策实施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