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世界各国也相应建设了各种养老社区。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末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以数量多、发展快、高龄化、地域差异性、未富先老及失能化严重等为特点,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我国养老社区的建设量远远无法满足老年人养老的需求,我国养老仍以家庭养老为主。目前,我国现存建设年代20年以上的旧社区数量巨大,但社区室外公共空间较为缺乏且环境较差,不适合老年人居住。因此,本文立足于旧社区室外公共空间适老性的研究并进行更新,以满足社区养老的需求。本文作者通过对公共空间相关理论和老年人生理、心理及行为规律地研究,选定了成都三个不同年代的旧社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比研究旧社区室外公共空间的布局、绿化、交往空间及其细部现状,总结出现存三种类型旧社区室外公共空间的优缺点,并对社区室外公共空间进行更新研究,尝试提出较为合理的更新措施。结合成都本土特点,本文通过以下几点对旧社区室外公共空间现状进行适老性分析及更新:首先,对社区的结构、功能布局及绿化环境和景观节点进行了研究;其次,对社区室外不同类型的交往空间现状进行了分析及更新研究:其中,提出了社区室外交通型交往空间、广场型交往空间、边界交往空间、文化型交往空间及复合型交往空间的利用更新;最后,对社区室外的无障碍设计、座椅设计、标识设计、垃圾回收站及照明设计等细节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及更新研究。最后,本文作者通过对旧社区现状的分析及更新研究,尝试对社区室外公共空间的公共性、相对私密性及交往性等特性进行归纳研究,并对社区室外公共空间适老性的更新提出一些建议,即在社区室外公共空间适老性更新中,应注意对于空间的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健康性、可达性及可识别性等要素的更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