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温病学郁热辨证方法指导下,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开展热痹郁热辨证研究,为热痹的中医临床诊疗规范提供依据,为提高中医药防治本病的临床疗效和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服务。方法:基于文献和理论及临床研究的基础,设计热痹郁热辨证证候调查表,收集符合热痹诊断标准的临床病例341例,按照郁热辨证方法进行分型,将病案分为卫分无形郁热证16例、湿热郁结证173例、痰热郁结证98例、燥屎热结证32例、热瘀互结证11例、积滞热结证11例,剔除病例数较少的证型,获得痰热郁结证、湿热郁结证、燥屎热结证作为本课题主要研究证型。运用SPSS 19.0和Python 3.6对病案的基本信息、发病节气、基础疾病进行频数分析,将症状、体征进行关联规则运算,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和温病学郁热病机理论,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开展热痹郁热辨证研究。结果:1.在303例热痹患者中,男性222例(占73%),女性81例(占27%),男女比例为2.74:1。50岁以上的患者占62.4%,发病最多的年龄段为61-70岁,占25.4%。2.发病节气频次较高分布为立夏、处暑、立秋、大寒等节气,主要集中在天气骤变,阴阳之气交替变化时,热痹较为多发。3.热痹患者合并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病、骨关节炎、慢性肾衰竭、2型糖尿病、脂肪肝、骨质疏松、慢性胃炎、冠心病、高脂血症、肾结石、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G-6PD缺乏、脑梗塞恢复期、肾功能不全、腰椎退行性病变、糖耐量异常、贫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4.98例痰热郁结证症状、体征出现频率排名前十依次为:关节疼痛(94.9%)、关节红肿(69.39%)、活动受限(63.27%)、关节压痛(52.04%)、肌肤灼热(47.96%)、咳嗽(43.88%)、苔黄腻(37.76%)、舌暗淡(30.61%)、脉弦滑(34.69%)、夜寐不安(31.63%)等。将置信度设置≥30%,支持度设置≥10%,提升度设置>1,关联2项有194条规则,关联3项有512条规则,4项有420条规则,5项有96条规则。对规则项整理、综合分析后发现关节疼痛、痰黄稠、咳嗽等症状体征高度关联。5.173例湿热郁结证症状、体征出现频率排名前十依次为:关节疼痛(96.55%)、关节红肿(82.18%)、肌肤灼热(73.56%)、舌红(72.99%)、活动受限(71.84%)、苔黄腻(71.84%)、关节压痛(66.67%)、脉弦滑(46.55%)、脉滑数(41.95%)、四肢拘急(22.99%)。将置信度设置≥30%,支持度设置≥10%,提升度设置>1,关联2项有102条规则,关联3项有377条规则,4项有641条规则,5项有573条规则。对规则项整理、综合分析后发现关节红肿、活动受限、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等症状体征高度关联。6.32例燥屎热结证症状、体征出现频率排名前十的依次为:关节疼痛(96.67%)、关节压痛(73.33%)、肌肤灼热(73.33%)、便秘(70%)、活动受限(66.67%)、苔黄腻(66.67%)、关节红肿(63.33%)、舌红(46.67%)、脉滑数(46.67%)、夜寐不安(40%)。将置信度设置≥30%,支持度设置≥10%,提升度设置>1,关联2项有229条规则,关联3项有1023条规则,4项有1990条规则,5项有2146条规则。对规则项整理、综合分析后发现关节疼痛、关节压痛、肌肤灼热、便秘、脉滑(数)等症状体征高度关联。结论:1.温病郁热辨证方法可指导临床热痹的辨证,为辨识热痹提供新的辨证认识思路。2.热痹郁热辨证各型中关联性较高的症候群分别为:(1)痰热郁结证:肌肤灼热、关节红肿、关节疼痛、关节压痛、活动受限、四肢拘急、晨僵、痰黄稠、咳嗽、痛风石、舌红或舌暗红等,其中痰黄稠和咳嗽、晨僵关和节疼痛、痛风石和关节疼痛、舌暗红、疼痛和关节疼痛等症状体征高度关联;(2)湿热郁结证:关节红肿、关节疼痛、关节压痛、肌肤灼热、夜寐不安、四肢拘急、活动受限、脉滑数、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其中脉滑数和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关节疼痛等症状体征高度关联;(3)燥屎热结证:关节压痛、肌肤灼热、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关节红肿、便秘、大便难解、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其中舌红和苔黄腻、脉滑(数)和苔黄腻高度关联。3.关联规则在热痹郁热辨证研究中适用,有助于中医临诊疗规范化、客观化,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