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悦之油画作品中的“中国化”特征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010732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清初,在油画传入中国的肇始期,就与中国的传统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油画在中国历经时代的交替和技术的革新,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具有民族特色与时代面貌的中国油画。因此,在油画传入中国之初,以王悦之、林风眠、常玉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油画家就肩负了引进新知又继承传统的双重任务,在对油画的认识和掌握的技术有所欠缺的时代下,如何在西方绘画中融入中国艺术精神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王悦之作为第一代留日的中国台籍画家,虽然出生于台湾日治时期,但是他却心系祖国,与当时许多中国的西洋画家一样,致力于融合中西绘画。在西方印象主义与中国书画之间寻求中西绘画的共同点,试图将传统中国书画的技法融入到西方绘画理念中。在艺术创作上,他将中国、日本与台湾当地的东方文艺特色与西洋绘画观相结合,从表现技法、形式风格、表现内容等方面入手,以独特的个人风格创作出了深具中国传统绘画特点的新风格。中国的油画要画给中国人看,他内心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使他创作出了一批以中西绘画相融合为表现形式的反映中国社会与生活现状的作品。以西方的绘画理论融入中国传统绘画的各种形式和技巧,这就是王悦之中西融合的观念。王悦之的作品体现出了鲜明的个人特色与艺术观念,由于生于乱世,他的才华还没来得及施展就与世长辞了,所以他的作品并不被大多数人所熟知而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是他作品中独具“中国化”的艺术韵味与创新却应当被人们所了解。本篇文章旨在分析20世纪初,在“中西融合”艺术思潮的影响下,台籍画家王悦之所做的油画“中国化”的尝试与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中国化”特点。通过多样化、多视角、多层次的研究方法,以王悦之早、中、晚不同时期的油画“中国化”风貌与发展脉络为研究内容,从20世纪艺术思潮、20世纪中国的时代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艺术和爱国主义情怀这几个方面为研究的切入点,分析其作为一名台籍画家终身致力于油画“中国化”的原因,并运用风格学,文献分析法,图像分析法与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王悦之油画作品中呈现出的“中国化”艺术特点进行专题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营养状况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搜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诊断住院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计算体重指数,观察记录血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以1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冠脉造影检查,记录舒张压(DBP)、收缩压(SBP)
当今中国的都市社区研究,应当具有一种总体性的研究视野和分析框架。在当代都市社区差异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社会学需要突破以往的社会区研究范式,需要发展更具有分析力的概
本研究通过线上问卷与线下问卷两种途径对电影预告片的受众需求以及预告片叙事性对受众选择的影响展开调研。本文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比较分析探讨叙事性与结构设置在电影预告片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转化当前核心素养教学缺失的现状,实现政治学科的教学目的。论文中将基于核心素养引导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体系设计问题开展分析研究,并优化
维吾尔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婚姻家庭习惯法,在世代相传、不断发展并为本民族社会群体所信守,是有关婚姻的观念形态与约定俗成的婚姻生活模式的规范
在万历朝"国本之争"中,士大夫群体始终反对神宗将个人意愿凌驾于礼法之上,主张大臣持守原则以及君臣公议天下事,并以这种政治价值观主导了舆论的走势。神宗采取多种严厉措施
分形理论作为非线性科学中的一支新军,其研究对象不但包括不光滑、不可微的几何形状,而且涉及非线性系统中产生的相关性,主要研究方法是通过分析其维数、多重分形谱、相关指
目的了解小儿家长对小儿感冒发热退热知识的认知情况,以进一步指导研究人员进行健康指导与社区服务。方法对200名家长用自行设计的小儿退热知识问卷进行调查,了解家长及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