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清初,在油画传入中国的肇始期,就与中国的传统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油画在中国历经时代的交替和技术的革新,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具有民族特色与时代面貌的中国油画。因此,在油画传入中国之初,以王悦之、林风眠、常玉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油画家就肩负了引进新知又继承传统的双重任务,在对油画的认识和掌握的技术有所欠缺的时代下,如何在西方绘画中融入中国艺术精神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王悦之作为第一代留日的中国台籍画家,虽然出生于台湾日治时期,但是他却心系祖国,与当时许多中国的西洋画家一样,致力于融合中西绘画。在西方印象主义与中国书画之间寻求中西绘画的共同点,试图将传统中国书画的技法融入到西方绘画理念中。在艺术创作上,他将中国、日本与台湾当地的东方文艺特色与西洋绘画观相结合,从表现技法、形式风格、表现内容等方面入手,以独特的个人风格创作出了深具中国传统绘画特点的新风格。中国的油画要画给中国人看,他内心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使他创作出了一批以中西绘画相融合为表现形式的反映中国社会与生活现状的作品。以西方的绘画理论融入中国传统绘画的各种形式和技巧,这就是王悦之中西融合的观念。王悦之的作品体现出了鲜明的个人特色与艺术观念,由于生于乱世,他的才华还没来得及施展就与世长辞了,所以他的作品并不被大多数人所熟知而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是他作品中独具“中国化”的艺术韵味与创新却应当被人们所了解。本篇文章旨在分析20世纪初,在“中西融合”艺术思潮的影响下,台籍画家王悦之所做的油画“中国化”的尝试与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中国化”特点。通过多样化、多视角、多层次的研究方法,以王悦之早、中、晚不同时期的油画“中国化”风貌与发展脉络为研究内容,从20世纪艺术思潮、20世纪中国的时代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艺术和爱国主义情怀这几个方面为研究的切入点,分析其作为一名台籍画家终身致力于油画“中国化”的原因,并运用风格学,文献分析法,图像分析法与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王悦之油画作品中呈现出的“中国化”艺术特点进行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