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d07促进朱砂叶螨适应植物硒防御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螨,通常在植物叶片背面进行为害,造成植物叶片斑驳、黄化、致使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叶螨具有发育历期短、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严重等特点,在适宜条件下,极易迅速蔓延为害。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为抵御植食性节肢动物的为害,会通过产生有毒次生代谢物、富集环境中的元素或物质、产生挥发性气味物质吸引天敌等方式避免受害。硒(Se)是生物体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常常通过植物根系细胞中硫的转运途径进入植物体内。研究发现,当植株体内的硒含量达到一定水平时,会对植食性节肢动物产生趋避与毒害作用。因此,对被取食的植物而言,便形成一种通过硒元素介导的防御植食性节肢动物为害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协同进化过程中,节肢动物也会对植物的硒防御产生适应性,可在高硒植物上正常生长、繁殖。在生理机制层面,植食性节肢动物适应植物硒防御的方式,主要是将无机硒转化成有机硒,并以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的形式储存在体内。害虫、害螨是为害农作物的重要节肢动物。然而,目前关于害虫、害螨适应植物硒防御的研究大多是现象和生理机制层面的阐述,对分子机制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旨在揭示朱砂叶螨适应植物硒防御的分子机制,为开发新的叶螨防控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朱砂叶螨响应植物硒防御关键基因筛选使用0、5、20、50、200μM的亚硒酸钠溶液对豇豆Vigna unguiculata幼苗灌根处理5天,随后用微波消解法变温消解豇豆叶片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样品的总硒含量。结果发现,当处理溶液浓度达到20μM时,豇豆叶片的总硒含量达到饱和,不再增加。因此,实验选择20μM的浓度作为后续实验的处理浓度。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朱砂叶螨响应植物硒防御的基因,共获得287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88条下调差异基因以及99条上调的基因。通过基因本体(GO)、生物同源蛋白簇(CO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功能聚类分析,发现大多数差异基因都与代谢相关。结合文献报道,进一步分析,筛选出1条显著上调表达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GSTd07),推测其很可能与朱砂叶螨适应植物硒防御相关。2.GSTd07基因克隆及分析通过对朱砂叶螨体内GSTs酶活性的分析,发现与朱砂叶螨对照品系相比,短期硒处理品系的GSTs酶活性显著增加了25.96%,表明GSTs可响应植物硒防御。其次,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成功获得朱砂叶螨GSTd07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通过序列分析发现GSTd07基因编码218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分子质量为24.27 kDa,没有信号肽,没有跨膜结构,符合胞质GSTs的特点。3.GSTs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及组织定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对GSTd07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其相对表达量与转录组测序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结果一致,即GSTd07表达量显著上调(5.09倍)。比较长期硒处理品系与对照品系之间的差异发现,长期硒处理品系中GSTd07在mRNA水平也上调表达,进一步确认GSTd07基因响应植物硒防御。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以Cy3标记的特异性探针,对GSTδ家族基因在朱砂叶螨体内的位置进行了追踪,发现GSTδ家族基因的荧光信号在朱砂叶螨的肠道中突显,表明GSTδ家族基因是在朱砂叶螨的肠道内发挥功能。4.GSTd07的RNAi研究采用溶剂提取法,使用乙酸溶剂对朱砂叶螨体内的甲基硒代半胱氨酸进行提取,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对提取液进行分析鉴定。比较朱砂叶螨对照品系与长期硒处理品系,发现在长期硒处理品系的螨体提取物中,含有更多的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也即就是说长期硒处理品系的螨转化有毒硒的能力增加。另一方面,当沉默GSTd07基因(沉默效率为44.78%),朱砂叶螨体内甲基硒半胱氨酸的含量降低了46.42%。GSTd07表达量的下降可导致叶螨体内硒适应途径下游的代谢产物甲基硒半胱氨酸含量降低,这也表明,GSTd07参与了朱砂叶螨适应植物硒防御的过程。5.GSTd07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在叶螨适应植物硒防御中的功能分析为解释GSTd07基因编码的蛋白如何参与朱砂叶螨适应植物硒防御,实验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获得了活性为1.751μmol/mg pro·min-1的GSTd07重组蛋白。通过对GSTd07重组蛋白在硒适应通路初始反应中的作用探究,发现在亚硒酸钠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反应体系中,添加GSTd07重组蛋白之后,初始反应中两个生成物(氧化型谷胱甘肽与硒代谷胱甘肽)的生成量增加。进一步利用微量热涌动(MST)技术,监测GSTs与两个反应物(亚硒酸钠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结合过程,结果发现,在GSTd07重组蛋白与GSH的反应体系中,加入亚硒酸钠,能促进GSTs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结合,同时也排除了GSTs的H-site会结合亚硒酸钠的可能性。这一发现阐明了GSTd07编码的蛋白可通过增加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结合,从而催化GSH与亚硒酸钠的反应。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出了朱砂叶螨响应适应植物硒防御的关键基因GSTd07,确认GSTd07可参与朱砂叶螨体内的硒适应过程,明确朱砂叶螨体内GSTd07对抵御植物硒防御的促进作用。最终得出结论:朱砂叶螨可通过增加肠道内GSTs的表达,催化亚硒酸盐与谷胱甘肽的反应,从而促进叶螨适应植物硒防御。
其他文献
学位
小檗皮为临床常用藏药材,藏文译音“给尔驯(?)”、“吉尔哇(?)”等,目前收载于《藏药标准》及《部颁标准·藏药分册》附录中。《藏药标准》记载:“小檗皮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常用于痢疾、尿路感染、肾炎、结膜炎等疾病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藏药小檗皮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血糖,并具有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应用前景广阔。然而,小檗皮为典型的多基原藏药材,其基原品种的混乱必然影
随着互联网和软件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软件在线升级的劫持攻击,已经成为影响网络空间安全最具威胁的手段之一。目前针对软件升级漏洞检测问题,大多集中在手工逆向调试分析和升级网络流量分析等方面,效率普遍较低。由于存在升级劫持漏洞的软件数量十分庞大,针对软件升级漏洞的快速自动化检测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研究基于程序逆向分析的软件升级漏洞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对软件升级行为的安全性分析,
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提升,光学遥感图像的数量急剧增加,海量光学遥感图像为科学研究、社会发展提供了数据基础,而处理大量光学遥感图像需要投入巨大的物力、人力和财力,如何准确、高效、智能地从光学遥感图像中提取有效信息亟需解决。近年来,深度学习及其相关技术在光学遥感图像领域的成功应用,推动着包括场景分类和语义分割在内的光学遥感图像分析任务的发展。本文围绕基于深度学习的场景分类与语义分割方法在光学遥感图像中的
随着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在充分考虑到无人机在各个领域的迫切需要的前提下,如何解决由无人机滥用带来的安全隐患,对低空领域采取有效的防控监管手段,实现对多个波段、多种监测传感器进行空地一体的监测系统融合,成为现阶段各国低空防御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能够发现并定位无人机是实现对无人机有效监管和反制的前提,但由于无人机通常小巧灵活、机动复杂、飞速相对较慢,仅采用现有的光电、声音、雷达定位手段存在明显短板,基
学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互联网中大量的高价值数据信息吸引着黑客不遗余力地进行各种针对互联网的攻击和破坏,极大地威胁了互联网的安全。主流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主要依赖系统软件中已被发现的漏洞进行被动防御,无法有效针对未被发现的潜在漏洞,造成了网络安全领域“易攻难守”的局面。多变体执行技术基于异构冗余思想实现主动防御,能够有效防御黑客对未知漏洞的利用,具有比被动修补式防御更高的安全性。然而,由于共模漏洞的存
1991年,RSA的发明者之一Rivest在亚密会上发表了一个关于密码学和机器学习异同点的演讲,机器学习和密码分析目标相似,机器学习的目标是在巨大的解决方案空间中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密码分析的目标是在巨大的搜索空间中找到正确密钥,实际上,口令猜测也是在巨大的口令空间寻找正确口令,自此之后机器学习和密码学的交叉研究发展为一个新的研究范畴。Gohr在2019年的美密会上提出了利用单差分神经网络区分器进
在空间战场中,单一的飞行器在战场上面对复杂的环境很难实现有效的探测定位与精准打击,而飞行器协同探测可以有效解决这一不足。在飞行器协同探测和打击地面目标的过程中,定位精度是需要主要考虑的因素。在协同探测时,首先要建立合适的发射构型,然后在飞行过程中需要进行飞行器间的信息传输,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处理。与此同时,为了实现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精准的探测与打击,需要对飞行器的飞行姿态进行更好的控制。针对上述内容
近些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飞跃发展,人工智能应用已经部署到了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引擎,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工作效率,丰富了人类的生活。然而,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容易受到对抗样本的攻击。这是一种在原始样本上加入特定扰动而使得模型出错的特殊样本。这种攻击从刚开始只能在限制条件下发动的学术研究到如今已经发展成可以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重大威胁。对抗样本已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