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分析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X线摄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0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三阴性乳腺癌174例,ER+/PR+/HER2+乳腺癌97例,ER+/PR/HER2乳腺癌65例,ER-/PR-/HER2+乳腺癌183例,ER+/PR+/HER2乳腺癌583例,全部患者术前完成双侧或单侧乳腺X线常规摄影(包括CC位和MLO位)。采用方差分析对比分析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发病年龄的差异,并用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采用x2验比较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病变X线表现(肿块及钙化的发生率、肿块的形状、边界)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比较肿块大小的差异,并用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乳腺致密度的差异。结果:①三阴性乳腺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1.9±9.2)岁,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7,P<0.05),其中三阴性乳腺癌较ER+/PR+/HER2+乳腺癌[(48.3±8.9)岁]发病年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与其它免疫亚型相比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②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均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其中基底样型占三阴性乳腺癌的47.7%(83/174),余免疫亚型未见或仅包含1例基底样型乳腺癌。③三阴性乳腺癌较非三阴性乳腺癌更多表现为单纯肿块(x2=81.467,P<0.01),较少表现为钙化(x2=31.997,P<0.01)。三阴性乳腺癌肿块平均直径较大[(23.93±11.59)mm],与非三阴性乳腺癌肿块直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19,P=0.001)。肿块形状多为类圆形或卵圆形(x2=43.759,P<0.01),边界模糊。④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乳腺致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8.680,P=0.001),TNBC致密度与ER+/PR+/HER2亚型之间有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x2=9.381,P=0.02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X线摄影多表现为单纯的肿块,圆形或卵圆形,多边界模糊,部分病变边界清楚,较少伴有钙化,此特点有助于此免疫亚型的X线诊断。三阴性乳腺癌发病平均年龄为52岁,组织病理学多为浸润性导管癌,其中基底样乳腺癌所占比例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