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随着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化学老师开始关注到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许多研究结合学科特点对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化学学习障碍及认知因素进行了探讨。但整体来看,已有研究从学习兴趣、学科本身难度等方面阐述化学学习困难及应对策略的比较多而且较粗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在初高中衔接时,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思维能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则非常少,同时也缺少从教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化学老师开始关注到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许多研究结合学科特点对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化学学习障碍及认知因素进行了探讨。但整体来看,已有研究从学习兴趣、学科本身难度等方面阐述化学学习困难及应对策略的比较多而且较粗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在初高中衔接时,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思维能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则非常少,同时也缺少从教师教学角度在化学教学问题、教学设计、作业训练等方面给出较详细应对策略的实验研究。2018年以来,在重庆市实行新高考选科走班制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成了重庆市高中学生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门学科中任选2门作为高考学科的科目。在重庆市丰都中学校,从过去三年高一学生的选科情况来看,选择化学学科的学生人数处于尴尬的地位,很多学生觉得高中化学很难,这给化学教师带来了新的职业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而忽略学生主体,只讲数量不重视学习本质和科学的作业练习等都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更难以让学生喜欢化学、学化学、选化学。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初中化学学习相对简单有趣,考试易得分,而高中的化学学习则相对繁杂难懂,学生初高中衔接中的化学学习适应出现了问题,但当前的研究缺乏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本研究试图探讨初高中衔接中学生的化学学习适应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导致的原因,并通过相应的教育实验探讨改进的方法及其有效性,以期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适应性,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选科率。本研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探讨初高中衔接中学生的化学学习适应性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影响适应性的因素;参考《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修订制成《初高中衔接中的化学学习适应问题调查》来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适应性。首先向本校高二年级化学老师就《产生初高中衔接中的化学学习适应问题的原因》咨询专家意见,形成了可用于回溯研究的《初高中衔接中的化学学习适应问题补充调查》问卷。然后通过对本校高二学生进行《初高中衔接中的化学学习适应问题调查》、《初高中衔接中的化学学习适应问题补充调查》、《初高中衔接中的化学学习适应问题影响因素》访谈调查,了解本校学生在初高中衔接中的化学学习适应性和影响因素并明确研究的干预因素,为后续的干预研究打下基础。第二个部分采用教学实验探索改进的方法及有效性。选择本校部分高一学生做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适应性前测基本一致的基础上,设计多个教育实验活动,以提高化学学习能力、兴趣和化学选科人数为短期目标,进行化学学习的衔接适应性训练干预。最后,通过分析高一上学期相应班级学生的化学适应性水平前后测、三次考试成绩和化学选科情况,对干预实验的效果进行讨论。结果发现,干预内容和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初高中衔接中化学学习适应性的整体水平,实验组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内容特点、教材特点、家庭环境、微观知识6个二级维度方面的适应情况均有所提高。在两个研究的基础上,对初高中衔接中化学学习适应问题的策略进行了提炼,并对学生在初高中衔接中化学适应问题提出了新的教学建议,以期为新高考中化学学科的新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其他文献
元宇宙是一项潜力巨大的视觉沉浸技术,在教育中应用元宇宙将会是一项具有颠覆性的教育革命。元宇宙可以有效地规避课堂沉默现象、外界渗透现象、课堂时空限制。在元宇宙课堂中,通过个性化互动模式、重新定义身份、重构学习时空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元宇宙+教育背景下,要提供配套技术设施,开设伦理教育课堂,提高教师信息化能力,保证沉浸体验效果。
新课标将高中化学课程界定为国家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教育课程,这对传统意义上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在开展化学课堂教学时,既要处理好初、高中化学知识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很容易吸纳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又要符合新课标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新要求。但是,现有化学教材与持续改革的课程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就导致了二者在知识和要求的衔接上出现盲点,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对初高中化学衔接盲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小探索家,他们的小脑袋里装着问不完的为什么,为保护孩子的这份好奇,激发孩子的探究,实验幼儿园秉承"参与中享乐趣,建构中得真知,操作中获成长"的教育理念,注重孩子的自由探索和发现,创设丰富的环境提供多样的材料,放开手脚让孩子们尽情地玩耍,尽情地探索,科技节也就在孩子们的发现和探索中应运而生。
目的 了解并分析五年制临床药学本科生对临床药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反馈,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医科大学2017-2020级五年制临床药学本科生6个班26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研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结果 53.05%(139/262)的学生对临床药学导论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表示非常满意,58.02%(152/262)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学内容难度一般,75.19%(197/262)
文章在调查康养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阻碍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针对乡村康养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较落后以及医疗卫生水平较低等问题,提出完善康养旅游基础设备、完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以及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等措施,为乡村康养旅游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针对传统教师培训存在的主动性不足、训学用脱节、参与度不高的难题,重庆市南川区将高感性理论介入自主选学培训,重视自主权和选择权回归,突出情景性创设,探索了高感性视角混合式自主选学模式。模式以综合思维的训前诊断把脉真实问题、以适宜匹配的资源供给实现选择自主、以多样态学习方式开展主题研修、以多维度多层面培训评价促进持续发展、以制度性全方位服务保障助力质量提升,并从创新思维模式、提升高感性能力两个方面提出
<正>2019年山西中考历史第19题是一道开放探究题。试题以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主线串联起中外历史上重大历史事件,通过对多样人类文明成就的对比和文明作用的解读来考查学生对人类文明史的正确认识。试题突出学科素养立意下对学生学科能力和价值观的综合考查,提高了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层次,实现了试题的教育、引领功能。试题内容如下:
<正>近几年,如何利用博物馆资源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是诸多幼儿园关心的话题,许多幼儿园都试图通过实地寻访的方式来利用好博物馆这一身边的社会资源。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许多幼儿园因缺乏有效的组织策略,使得寻访博物馆活动的效果与预期大打折扣,甚至存在无效的状况。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组织策略让寻访博物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是所有幼儿园必须解决的难题。本文结合实践中组织幼儿开展寻访博物馆活动的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