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胸肌作为家禽骨骼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发育和组成与肉用家禽生产的效率和肉品质紧密相关。肌内脂肪(IMF)是影响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度的IMF可以提高肌肉的嫩度和肉品的风味。IMF的沉积受肌肉和脂肪组织发育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动物胚胎期至生长早期的肌肉发育和IMF含量变化对最终肉品质具有决定性作用。迄今为止,针对鸡胚胎期至生长早期肌肉发育和IMF沉积分子机制的研究还鲜见报道。本研究以慢速型北京油鸡和快大型科宝肉鸡为试验素材,通过测定12胚龄、17胚龄、1日龄和14日龄体重和双侧胸肌重,并结合组织切片技术,研究鸡发育早期胸肌发育及肌内脂肪沉积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对4个时间点胸肌组织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和Western杂交验证,探讨胚胎期至生长早期鸡胸肌发育和肌内脂肪沉积调控分子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鸡发育早期胸肌发育及肌内脂肪沉积规律。鸡胸肌重和体重随日龄的增加而极显著增加(P<0.01)。胸肌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随日龄的增加而极显著增加(P<0.01)。1日龄至14日龄,肌纤维密度极显著减小(P<0.01)。12胚龄至17胚龄和1日龄至14日龄这两个阶段为胸肌发育快速时期,北京油鸡胸肌增重分别为1.8和14.5倍,科宝肉鸡胸肌增重分别为5.5和35.9倍;1日龄至14日龄,肌纤维直径快速增加,北京油鸡增加3倍,科宝肉鸡增加5.7倍。胸肌组织切片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17胚龄至1日龄是肌内脂肪沉积的最主要时期,1日龄至14日龄其沉积量急剧下降,1日龄肌内脂肪沉积量相对最高。2、胚胎期至生长早期鸡胸肌蛋白质组研究。利用iTRAQ技术研究北京油鸡胸肌蛋白质表达谱共获得2585个蛋白,差异蛋白263个;科宝肉鸡共获得2353个蛋白,差异蛋白248个;数量相近,但其中约40%的蛋白种类不同。GO和KEGG分析发现:差异蛋白12胚龄至17胚龄主要显著富集与细胞分化相关信号通路;17胚龄至1日龄主要显著富集与能量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相关信号通路;1日龄至14日龄主要显著富集与能量代谢相关信号通路。3、胚胎期至生长早期胸肌发育及肌内脂肪沉积调控分子机制研究。ECM受体互作、焦点粘连、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大型心肌病可能是胚胎期胸肌发育的重要信号通路。初步确定ACTN2、COL3A1、COL6A1、LAMA4、DES、TPM1、DMD和MYL10可能是胚胎期肌肉发育的关键蛋白。磷酸戊糖途径、氨基酸生物合成、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和糖酵解或糖质异生可能是生长早期胸肌发育的重要信号通路。初步确定AHCY、FBP、GAPDH、GPI、LDHA、PFKM、PGAM1、PGK1、PGM1和TPI1可能是生长早期肌肉发育的关键蛋白。脂肪酸降解、代谢及延伸和PPAR信号通路可能是肌内脂肪沉积的重要信号通路。初步确定ACADL,APOA1,HADHA和HADHB可能是发育早期肌内脂肪沉积的关键蛋白。此外,科宝肉鸡在各发育阶段富集的能量代谢通路数目多于北京油鸡,丙酮酸代谢通路可能是科宝肉鸡发育早期肌肉发育的一个重要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