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亚太海陆温度变化对中国东部夏季风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c2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50年全球温度变化表明,陆地增温幅度大于海洋,主要的增暖中心位于亚洲北部、欧洲和北美等地区。因此,全球变暖有可能通过改变大尺度季风环流影响中国气候变化。本文利用观测资料分析了1951-2007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尺度变化特征,并重点讨论了其与北半球大陆地表气温和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的年代际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1)近50年以来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主要表现为“南旱北涝”与“南涝北旱”两者年代际异常之间的转换,但在1996年之后,伴随北方干旱区向南发展,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表现为同时减少的特征。   (2)环贝加尔湖地区是过去50年全球变暖的最显著地区之一,因此全球变暖可以通过关键区域的温度变化对中国的气候变化产生直接影响。分析表明,中国华北夏季降水与同期的环贝加尔湖地表气温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根据热成风原理,该地区地表气温的持续升高导致亚洲北部对流层温度经向梯度和纬向风垂直切变的减小,从而减弱了局地对流层的大气斜压性和维持了暖性异常反气旋环流,使得位于蒙古地区的气旋频数减少和强度减弱。由于华北降水与蒙古气旋的活动直接相关,从而导致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持续性减少。自1996年后贝加尔湖地区的地表气温进一步升高,导致北方干旱化加剧。   (3)利用谐波和EOF分析方法对1945-2005年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的长期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近60年以来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出现显著的变冷现象,同时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存在类似于ENSO的纬向偶极型振荡(TPDO)。   (4)TPDO与东亚夏季风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处于异常偏冷(暖),表层海温异常偏暖(冷),同时热带东太平洋表层和次表层海温异常偏暖(冷),即对应着TPDO及PDO的暖(冷)位相,则东亚夏季风偏弱(强),从而影响中国东部夏季风降水年代际变化。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统计了1999-2006年5-8月河北强对流的时空分布,在统计的基础上选取了两个极端年份作了对比分析。然后对2009年5月发生在冀中南的一次春季罕见强对流暴雨过程进行了实
基于成都市及其所辖13个区(市)县气象站近50年(1960-2008年)气温、降水、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资料和成都市城市环境变化相关资料,分析研究了近50年来城市化进程中成都市气候变
太湖微气候条件及局地气象环境的研究对于太湖周边城市地区可持续发展以及大气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准确的模拟太湖湖气交换,将CLM4-LISSS浅水湖泊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
南海夏季风在亚洲夏季风的建立和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爆发标志着东亚夏季风的来临,由于我国东部地区的旱涝以及雨带的移动与南海夏季风的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对南海
2007年淮河流域发生了持续时间较长并且强度大的降水,对于整个汛期而言,6月29日~7月10日这一阶段降水最强,影响也最大,特别是10日08时降水突增阶段,对王家坝水位的影响最大。本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