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红阳猕猴桃为试验材料,通过大棚栽培的不同处理(大棚内地面谷壳覆盖、薄膜覆盖、薄膜加谷壳覆盖、不覆盖)和露地栽培的比较,来观测红阳猕猴桃的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光合特性以及果实生长发育的变化,为红阳猕猴桃的提早上市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本试验有如下结论:(1)大棚能够明显增高气温,尤其以早期最为明显,气温的升高提前打破了大棚红阳猕猴桃的休眠。整个试验期内,大棚内的相对湿度相对于露地高出5.8%,并且相对湿度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2)大棚提前了红阳猕猴桃物候期。大棚内各处理的萌芽期、展叶期、始花期、盛花期、终花期、果实成熟期分别比露地提早了15-17天、17-19天、13~15天、11~13天、10-12天、9天。大棚内的花期(始花期到终花期)为9天,露地为6天,大棚比露地的要长3天。大棚内各处理之间,不覆盖比其它覆盖处理的始花期、盛花期、终花期要晚1-2天,各处理的果实成熟期没有差别。从盛花期到果实成熟,大棚内需要113-115天,露地需要110天,大棚比露地的果实发育期要长3-5天。与大棚内不覆盖相比,大棚内用谷壳覆盖、薄膜覆盖、谷壳加薄膜覆盖三者对提早红阳猕猴桃物候期没有明显作用,增加地温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的研究。(3)大棚内外各处理植株在结果枝抽生节位、结果枝果实个数等方面没有差别。大棚内各处理的萌芽率均低于露地,但差异不显著。大棚内外的成枝率、结果枝率、坐果率差异不显著,分别维持在29%左右、60%左右、86%左右。(4)红阳猕猴桃的净光合速率是典型的双峰曲线,中午有“午休”现象出现。红阳猕猴桃光合午休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气孔限制所引起。大棚内各处理红阳猕猴桃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较露地高。大棚内不同栽培红阳猕猴桃的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都较露地叶片含量高,但不显著,而大棚内各处理之间却相差不大。(5)大棚内外不同栽培红阳猕猴桃果实生长的纵横径变化曲线为单S型曲线,单果重的变化曲线为双S曲线。(6)大棚内外不同栽培红阳猕猴桃生长发育期间内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固型物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并且最终大棚内各处理的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都高于露地。(7)大棚内外不同处理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趋势都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在果实成熟期,酸含量下降十分明显。露地栽培红阳猕猴桃的可滴定酸含量要较大棚栽培的可滴定酸含量高。大棚内各处理的糖酸比均比露地要高。(8)大棚内外不同处理红阳猕猴桃Vc含量的动态变化为:在幼果期Vc含量迅速上升,在生长中期含量较高,而后缓慢下降,在接近成熟时渐趋稳定。(9)大棚内外不同栽培红阳猕猴桃果实花色苷的含量不断逐步上升。其中,在授粉后25天到70天时花色苷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授粉后85天开始显著升高,到果实成熟时,花色苷含量最高。大棚内各处理果实生长发育期花色苷含量没有显著不同,基本上维持一致。露地与大棚的果实花色苷含量也无显著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