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景观是校园物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小学校园的自然属性与文化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植物景观建设,营造出美丽、益智、童趣、活泼、舒适的校园对处于成长重要阶段的儿童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以南京市10所著名小学校园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对各校功能区植物景观的配置方式进行实例分析,深入探讨小学校园物种各项群落学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综合评价分析各校植物景观,得出其植物景观的现状与特点。最后针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优化发展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0所小学校园绿地共有维管束植物165种,分属于71科,127属。乔木、灌木、草本地被、藤本、水生植物种类的比值为61:56:21:17:5。各校园中运用乡土植物不到南京地区地带性乡土植物的三分之一,缺乏对于本土植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常用绿化树种的高频使用致使各校植物景观具有一定雷同性,降低辨识度。但通过调研发现,各小学之间的相似性在10%—40%,总体植物材料应用的的相似性比例相对偏低,一些低频树种的运用也使得校园植物景观各具特色。2、对10所小学校园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师范大学仙林实验小学、银城小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长江路小学钟山花园城分校与拉萨路小学5所小学校园绿地综合品质均达到Ⅰ级,其特点为植物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景观美感度高,并且能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尺度与兴趣点,满足功能性、人文性、安全性、隐育性、趣味性的需求。相比,琅琊路小学植物缺乏多样性,各功能区配置模式雷同,生态调节能力弱,校园绿地综合品质相对较低。3、通过对10所小学校园植物景观调研分析,针对各校园出现的场地空间不足、植物景观雷同、文化内涵缺失、人性化设计欠缺、潜在安全隐患等存在问题,针对老、新校区绿地植物景观现状,分别提出重点突出,综合利用,寓教于乐的优化策略与注重校园人性化设计和人文内涵,加强养护管理,避免单一、速成的绿地景观的改善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研究,能对小学校园植物景观的建设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搭建一个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