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演进及启示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d1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历史学、政治学以及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梳理、分析和研究,力求理清新中国成立以来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脉络,总结其经验启示,分析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加强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以期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借鉴和帮助。 我国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的建立和设置,作为学校的一种制度,是从1952年开始的,到现在已有56年的历史了。高校辅导员队伍承担着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工作,是大学生在高校成长中最直接的引导者,是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直接维护者,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直接组织者,是高校学风建设的直接实施者,是大学精神的直接营造者和传播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支富有朝气的骨干力量。几十年来,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制定出台相应的文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辅导员队伍也在艰难曲折中不断发展壮大,一步步的从创建到成熟。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演进过程,同时也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经验的积累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深刻的启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演进过程,同时又是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和矛盾不断涌现的过程。长期以来,由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不健全、对辅导员角色的认知存在偏差、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等多方面的原因,辅导员队伍出现了诸如数量配备不足、思想不稳定、工作职责偏离、培训学习机会较少以及管理体制和考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发展。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对于加强新形势下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大有裨益。 随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辅导员队伍在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高校改革发展和维护稳定、培养又红又专党政干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辅导员队伍只有走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才能有效的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从而走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困境,真正建设一支适应时代需求、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高效精干的辅导员队伍。
其他文献
作为首任驻英副使和首任驻德公使,刘锡鸿在学术界并没有获得和他的上司郭嵩焘一样的关注度。他最有名的事就是诋毁和掣肘郭嵩焘,而且都是因为一些匪夷所思的小事,最终导致两人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