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钻井废水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水质特点,以及钻井作业的分散性和流动性的行业特点。车载式废水处理装置因其使用灵活,可有效地解决钻井废水分散的难题而成为了目前研究开发的热点。但有限的空间面积使车载式废水处理装置的设计和使用的条件更为苛刻。本课题采用对车载式废水处理装置有可行意义的混凝离心法,在较宽的钻井废水水质范围进行了混凝离心处理钻井废水的实验研究,重点探讨了混凝剂种类、混凝剂及助凝剂用量、混凝沉降时间,以及离心机工作参数等对混凝沉降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1) PAC是一种较理想的钻井废水处理剂,在适当的工艺条件和加量下可大幅降低钻井废水的CODcr、色度及悬浮物含量等;(2) 当钻井废水含渣率小于6%时,可不使用助凝剂,在沉降池中停留时间应为15~20分钟;含渣率在10%左右的废水需用助凝剂PAM加速悬浮物的沉降,停留时间应在20~25分钟以上;含渣率在15%以上的钻井废水应采用离心机进行分离;(3) 离心机分离因数达2800,分离时间大于5秒钟,则可实现水、渣、油的有效分离。 依据实验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车载式混凝离心处理钻井废水的工艺方案,并完成了车载式废水处理装置的设计,其内容包括:工艺流程设计、总体布局设计、设备及管路设计。本设计流程及装置所具有的特点为:(1) 总体布局结构紧凑,整套装置体积小、占地面积小(5m×2m);(2) 可随原水水质和出水要求,对处理过程进行适当的组合:(3) 选用本公司研究开发的离心机可实现油、水、固三相的连续分离;(4) 自动化水平高,可以实现钻井废水的连续处理,操作方便:(5) 采用管道及水力搅拌混合,有效简化了装置并节约了空间;(6) 撬装式结构,可灵活拆装运输。 本课题的研究及设计结果为车载式钻井废水处理装置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对野外流动作业的废水处理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