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本地区孕产妇尿失禁发病状况,初步探究孕产妇尿失禁影响因素;应用超声检查了解产后尿失禁与盆底近期变化的相关性及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近期的影响;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我国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为临床有效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与内容:
1.孕产妇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417名入院待产孕产妇进行流行病学及尿失禁情况调查,随访妊娠结局(调查问卷见附录);产后6~8周电话随访尿失禁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产前、产后尿失禁高危因素与疾病的相关性(OR值及95%可信区间)。
2.超声检查在女性盆底评估中的应用:在孕产妇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随机选取产后5~7天产妇53例。分别在安静状态下和Valsalva动作时,采用经会阴超声检测尿道膀胱后角(αr/αs)、尿道角(βr/βs)、膀胱颈至耻骨联合后缘距离(Dr/Ds)、膀胱颈角(θr/θs)、膀胱颈移动度(Mu)、膀胱颈旋转角度(Δθ)。产后6~8周电话随访尿失禁情况。
3.系统评价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近期压力性尿失禁相关性: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我国学者自1999~2009年间公开发表有关分娩方式与产后SUI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条件的10篇文献计算比值比(RR)进行定量分析。
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Review Manager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417名孕产妇孕期尿失禁组150人(36.0%),产后6~8周尿失禁组69人(14.4%);产前尿失禁的发生与孕期剧烈恶心呕吐、孕前漏尿有关,产后尿失禁与孕期尿失禁、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头围有关。
2.417名孕妇阴道分娩245人,剖宫产172人,产后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9.3%(44/245)、18.0%(16/17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5)。其中相关高危因素:阴道分娩组为产前BMI、孕期尿失禁、孕周、新生儿体重及头围;剖宫产组为孕期尿失禁、新生儿体重。
3.超声检查53名产妇阴道分娩27人(50.9%),剖宫产26人(49.1%),超声指标θr/θs、βr/βs、△0、Mu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6~8周8人(16.0%)出现压力性尿失禁,45人无压力性尿失禁,两组超声指标Δθ有显著性差异(P<0.05)。
4.Meta分析纳入10篇文献包括剖宫产2451例,阴道分娩2106例。经一致性检验,各研究结果不同质(x2=41.11,P<0.0001,I2=75.7%),支持随机效应模型,RR=0.38,(95%CI:0.28~0.52),研究提示剖宫产是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保护因素。
结论:
1.孕产妇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地区孕期、产后尿失禁发病率分别为36.0%、14.4%,均为轻、中度;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产后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9.3%,18.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孕前尿失禁、孕期恶心呕吐为孕期尿失禁发病的危险因素;孕期尿失禁、阴道分娩、巨大儿、新生儿头围增加是产后尿失禁的危险因素。
2.超声检查显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组与非压力性尿失禁组相比,膀胱颈旋转角度明显增加,阴道分娩对盆底的影响大于剖宫产组。
3.Meta分析显示剖宫产是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