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将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作为基本理论框架,用文献分析法探讨了以往研究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对宜兴市和桥学区五所农村初中的233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了解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探讨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并从社会、学校、教师自身三方面提出相应管理对策,为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研究结果表明:1、教师从教于农村初中的满意率低于从教满意率。6-10年教龄的青年教师从教心理最不稳定。2、农村初中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突出问题是:重学科专业知识,轻教育科学知识;重教育教学能力和反思能力,轻科研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重专业情操,轻专业自我。3、不同性别、学历、职称、教龄、年级的教师对自身专业化发展现状的评价存在差异。4、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年龄的教师专业素养存在显著差异。专业对口教师和非专业对口教师专业素养也存在显著差异。5、农村初中教师对自身专业化发展现状的满意程度较低。6、教师把学生获得良好发展视作专业发展成功的标志。7、教师认同的专业发展途径主要是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和观摩研讨。8、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是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是农村初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激励机制和中考制度。9、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是:①教师能经常参与培训,培训虽形式多样,但教师对培训认同度不高②出现年龄越大培训需求越小的趋势③教师对提高教育教学技艺的培训需求度最高④现场观摩、参观学习、课堂研讨和案例分析的培训方式最受教师欢迎;⑤培训最突出的问题是实效性差,最大困难是工作任务重。最后,本研究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学校管理和教师自我管理三个层面提出促进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健全机制,改善环境,创设有利于专业化发展的社会氛围。2、搭建平台,学术引领,培育有利于专业化发展的学校文化。3、更新理念,提高素养,强化有利于专业化发展的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