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河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是全球范围的环境问题,对城市饮用水源地构成严重威胁,其中汞污染问题最受关注,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特别是其甲基化机制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硫化物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指能够被生物体吸收,对生物体产生毒性效应的那一部分重金属)的抑制已被认可,AVS作为水体中最具反应活性的硫化物,其对沉积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影响也已得到认同。但关于AVS对Hg生物有效性影响的解释尚存疑问,主要问题在于未考虑Hg甲基化。鉴于甲基汞的高危性,亟需从Hg甲基化的角度研究AVS对Hg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典型城市污染河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与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探讨在Eh、SRB、OC、TS和温度等不同环境因子条件下,活性硫化物(以AVS为代表)对Hg甲基化影响机制及影响因素。此外,在对该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素对应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优势种体内汞含量,以作比对。该研究结果对沟通Hg甲基化研究及AVS-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二大热点具有积极意义,并可为城市污染河道治理、城市水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在城市污染河道硫化物和汞的变化范围内,SRB与AVS和MMR均有具有较高的相关度(SRB-AVS,r=0.535,p=0.059;SRB-MMR,r=0.526,p=0.065)表明SRB是活性硫化物和汞的甲基化之间的连接点,对二者均有较大影响,由于这个关系,使得AVS与MMR这两个表面上没有关系的指标呈现了较高的关联度(AVS-MMR,r=0.565,p=0.044)。(2)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活性硫化物添加量与MMR呈正向关系,达到峰值之后,随着活性硫化物的增加,MMR反而下降。有机质添加量与MMR之间有个最佳值,该最佳值约在6%~8%。受硫化物的影响,一定的变化范围内(4~25℃)的温度升高有利于促进汞的甲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