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取理论研究、语料分析和认知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汉语零形回指的认知机制展开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中对于汉语零形回指的认知机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的因素展开讨论:先行语凸显因素和结构因素。其中先行语凸显因素又包括语法显著、语义显著和信息显著三个层面。语法显著度主要取决于实体在句子中的语法角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主语,主语领属语}>宾语(包括前置宾语)>旁语”的汉语语法显著度层级。语义显著度取决于名词的生命度和动词的施事性两方面。对于动词的施事性,本文提出了一个“行为动词>{心理动词,结果动词}>关联动词”的层级序列。动词的施事性越强,动词对应的主语的语义显著度就越高,宾语的语义显著度就越低(主动句中)。本文还提出了一个信息显著度的概念,用于描述载有新的未知信息的实体相对于载有已知信息的实体在认知中的显著地位。对于实体信息显著度层级序列的设定是:“a.无定名词短语>有定名词短语;b.无修饰语的无定名词短语>有修饰语的无定名词短语,c.低实指性数量信息修饰的无定名词短语>高实指性数量信息修饰的无定名词短语”。一些动词本身也可以具有传递新信息的语义功能,其后的实体通常具有高信息显著性,如关联动词、心理动词、结果动词。在语法显著、语义显著和信息显著的共同作用下,某些实体从语篇中凸显出来,成为零形回指潜在的先行语。结构因素包括距离和复句语义关系这两个方面。在距离因素的讨论中,本文提出了“认知距离”的概念,并提出了如下假设:①先行语相对于零形回指语的可及性首先取决于先行语和回指语之间的认知距离;②在认知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先行语的可及性接着取决于和零形回指语之间的线性距离;③当从零形回指先行语通往回指语所对应的目标的心理路径所途经的领地数大于2时,先行语对零形回指语来说不可及。并在此基础上对包含内嵌小句结构中的五种不同零形回指照应模式下先行语的可及性进行了排序。其中“内嵌小句主语>主句主语>内嵌小句宾语”的可及性序列是对以往的研究者提出的零形回指先行语可及性序列的修正。在复句语义关系因素的讨论中,本文将复句语义关系类型分为主题链型复句关系和信息链型复句关系,和零形回指的照应模式进行了对应,并探讨了它们各自的形式标记。在主题链型复句中,零形回指的先行语通常为前一分句的主语,而在信息链型复句中,零形回指的先行语通常为前一分句的宾语。主题链型复句主要的形式标记包括:①表示并列、连贯、递进、选择关系的关联词;②句法平行。信息链型复句主要的形式标记包括:①核心成分中的信息显著标记;②外围成分中的静态性标记。距离因素和复句语义关系因素决定了凸显的实体是否可以成为零形回指的先行语。通过4个认知实验系列(共7个具体实验,8项数据分析),本文对这些因素对于汉语零形回指认知的影响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支持理论假设。实验系列A考察语法显著对零形回指认知的影响,包括:①先行语位置策略(PAS)实验;②主动句和被动句实验。实验系列B考察语义显著对零形回指认知的影响,包括:①名词生命度实验;②动词语义实验。实验系列C考察信息显著对零形回指认知的影响,包括:①无定名词与有定名词对比实验;②数量信息实指性实验。实验系列D考察距离因素对零形回指认知的影响,内容为包含内嵌小句结构中的距离实验。实验系列B的数据还被用来进行复句语义关系因素的考察。实验采取纸笔问卷的形式,实验范式包括倾向性选择和句子续写两种。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主要借助SPSS软件进行各种频率描述和统计检验。在对以上汉语零形回指认知因素的考察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汉语零形回指的五个主要的认知原则,并对汉语零形回指的认知机制从生成和解析两个方面进行了动态化的流程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