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达默尔诠释学视角下的圣经重译——以冯象《摩西五经》为例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lee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圣经》不仅是一部伟大的西方宗教经典,也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西方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圣经》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进入中国,所以其最初翻译目的也以宗教传播为主,圣经在中国近现代的翻译和传播经历了从宗教首要价值到文学首要价值转变的过程。自1919年“和合本”面世以来,该版本一直是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版本。时隔百年,“和合本”在很大程度上已无法满足现代读者的需要;更有诸多学者看到该版本的瑕疵,并着手重译《圣经》。进入21世纪初期,冯象作为非基督徒译者对《圣经》系列书卷进行了重译,自面世就引起普通读者及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讨论。此版本充分体现出诠释学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诠释学最初用于解释《圣经》等宗教文本,经过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等人的发展,最终形成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哲学诠释学。该理论认为,理解即视域融合的过程,当文本的视域与读者的视域达到和谐状态,他的理解便完成了。这也说明,理解具有历史性。因而,译文不可避免地带有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印记。通过将译者身份(即视域)与译者《圣经》文本观进行对照,可以发现译者对原文进行解读和翻译总是带有特定目的与鲜明时代特色。因此合法的适度偏见应被历史所接受。这是新译本不同于前人译本的特性。  本文从译者身份和译者视域的角度,通过对比和例证的方法对冯象《摩西五经》的翻译策略做初步研究,来探究《圣经》重译现象。  本文共计三章。  第一章分析译者身份与诠释的多元性。教内和教外译者在宗教信仰和学术观念上差异很大:教内译者倾向于宗教性,教外译者倾向于文学性,而教内外合作则趋向于文化协商性。  第二章以译者文本观为研究对象,探讨视域对《圣经》翻译的影响。《圣经》是希伯来文化的代表,并且影响到西方社会的各个层面,从而成为西方文明的源泉之一。《圣经》是天主教与基督教的最高圣典,也是得到世界公认的文学经典。由于译者对《圣经》文本观有不同偏重(即视域),因此不可能有唯一正确绝对的版本。  第三章探讨冯象《摩西五经》的翻译策略。本章节通过与国内流行译本相对照,分析其文学策略的应用,指出诠释学对《圣经》汉译的理论借鉴意义。  论文最后得出两点结论,其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其主体性(即视域)的影响,从而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使得译文呈现风格迥异的特征;其二,诠释学对圣经重译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二十世纪的名言导出了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趋势。近些来了,为了顺应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潮流,我国在道路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尤其是道桥建设方面。虽然
在当前现代化的公路建设成本管理过程之中加强对工作现状和基本发展趋势的分析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还应当加强对此环节内容的深层次研究。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
[目的]了解龙岩市2008年手足口病疫情分布及病原特点。[方法]对现住址在龙岩市的手足口病个案库中在2008年发病的1223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市报告1223例,报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各地桥梁工程不断开展,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也随着不断发生变革。在众多新技术中,预应力技术具有简化桥梁工程结构、提高桥梁施工速度,确保桥梁工程质量
市政道路与桥梁的施工质量既关系着周边居民的生活,同时还直接反应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因此在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中要注意质量的控制。文章对影响道路与桥梁施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带动了市政道路工程的发展,做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是做好城市建设的前提。然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
近几十年来关于写作教学中的过程教学法的研究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学生互评作文作为过程教学法中的一个环节引起了众多关注。很多研究表明这个环节对中学、高校英语专
近年来,我国在道桥的建设当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在桥梁建设这一层面上,更是曾经出现过很多的质量问题。而在中国经济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道桥。
公路桥梁是交通运输中不可缺少的建设环节,面对我国复杂的地形条件,打洞架桥是常见的施工工程,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公路桥梁的建设质量和技术进步,铺装及防撞墙都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公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市政道路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对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市政道路工程而言,质量十分重要。市政道路工程质量体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