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比丘尼就以其独特的价值在佛教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与传播上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她们在佛教传承中也扮演了十分特殊且重要的角色。然而,不管在学术上还是在社会关注点上,一直以来最为重要却又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比丘尼群体却鲜少有人关注,以往相关的学术界也鲜少对这一群体的主观体验以及日常生活世界做出系统化的研究。本着实事求是田野调查的精神,本文通过参与性观察方法深入到比丘尼的日常生活世界中,运用深描的方法探析比丘尼的日常生活世界,试图透过众多现象描绘出现代都市背景下比丘尼的日常生活世界及主观世界之内涵。本文以Q寺比丘尼的日常生活世界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是主要采取参与性观察法、半结构式访谈和文献资料法。通过日常生活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寺内的宗教活动、组织架构、僧伽制度以及经营管理方式;同时分析了寺庙作为一个整体,在与其共生共存的周边组织的互动中是如何更好地发展自身;另外,通过结合访谈、观察以及档案资料等材料综合分析了比丘尼出家的缘由以及日常衣食住行等生活世界背后隐藏的群体交往状态;最后,我们通过分析比丘尼的日常生活细节,获悉现代都市生活的繁华与比丘尼寺庙生活的清修两者之间的关联,并通过举例分析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的理性逻辑过程。本文的研究结果:宗教的经营管理、信众烧香拜佛行为以及女性出家缘由等看似非理性的行为背后,实质是个体在与之相关的共生网络互动后择优选择的理性结果,而这些互动都是通过个体的日常生活世界得以体现。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行为将神圣与世俗融合进比丘尼日常生活的经验世界中,同时也将抽象的佛法精神世界通过各种具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些透过他者想象与自我想象的过程恰好是日常生活的意义所在。最后,现代化的都市繁华生活无疑在各个方面影响到比丘尼的寺庙清修生活,她们能够去粗存精地将两者融合起来形成现代都市化背景下的自我修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