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具有审美眼光,具有建设美,创造美的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充分说明国家对美育教学的高度重视,将美育放到教育的显要位置,肯定和阐释了美育的育人功能。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美好事物的身心愉悦体验,即求知与求美,是人类最美好的天性。如果一个人接受了十几年教育,结果却是对未知世界不感兴趣,对美好事物无动于衷,那是对人的美好天性最严酷的摧残。地理学科作为一门揭示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认识我们所处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的一门必修课。就艺术学校来讲,地理学科蕴含多样的美育内容,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与独特的美育功能,地理课成为美育实施的主阵地之一,它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提升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功能和助力相关专业的服务功能,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美育的内涵为起点,通过收集、整理、阅读相关的文献,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掌握了艺术学校学生审美现状和地理学习特点;通过对地理教材美育内容的梳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要素并对美育元素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整理出在地理教学中的美育应用案例,对教学方法进行总结,提出了优化教学过程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通过共同探寻地理当中的美,让学生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继而习得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素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美育,使艺术生在地理课堂培养的审美情趣的同时更好地为专业学习提供服务。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言。这一部分分析了论文选题的相关背景,研究了选题的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与现状,并确立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部分,概括了审美教育的内涵,分析美育与艺术学校地理教学的关系和中学生审美心理特点。阐述审美培养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艺术学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学生和艺校专业课老师进行访谈,调查了学生的审美水平现状。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的审美素养都已具备,但是审美需求存在个体差异。第四部分,从地理学科特点,教材中的美育内容,艺术专业特点三方面对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审美渗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提出了地理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原则,途径和保障措施。第六部分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