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分离自茶树的芒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芒果球座菌的生态分布及传播方式;2、芒果球座菌的鉴定及遗传多样分析;3、芒果球座菌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果:1、采用内生真菌常规分离方法,本研究系统地对不同季节健康茶树叶片、落叶、种子、实生苗和扦插苗等的芒果球座菌进行了分离。结果显示: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在不同的山茶属植物叶片中存在明显的差异,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中为最高,油茶(C.japonica)次之,山茶(C.japonica)最低。在茶树中,品种是影响芒果球座菌分布的重要因素,不同品种间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有明显的差异;新抽出的叶芽中没有内生真菌的分布,但随着叶片龄期的增长,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逐步提高,至老叶中高达73.5%。一年之中,芒果球座菌的消长明显受新梢抽出期、叶龄、茶叶采摘、温度和降水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2~4月和6月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低,而5月、7~8月和12月是芒果球座菌分布的高峰期。种子、新长出的实生苗中没有分离到芒果球座菌;随着实生苗的生长,芒果球座菌感染逐步增多。2、结合枯叶和空气中真菌孢子检测结果,表明茶树中的芒果球座菌通过水平传播方式在茶园扩散。而在扦插苗中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结果,说明茶树中的芒果球座菌也可以通过存在于插穗中的菌丝体扩散到下一代,在茶园进行垂直传播。因此,茶树中的芒果球座菌同时存在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2种扩散方式。3、用两种方法诱导芒果球座菌产孢,根据形态学特征,给合18S rDNA、rDNA的ITS区段的碱基序列分析。将分离自茶树健康组织内的球座菌鉴定为芒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在国内报道较少。4、分离所获得的25个芒果球座菌菌株在培养基上有不同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也不尽相同,经鉴定均为同一种。通过ISSR分析,结果显示形态相似的在聚类分析中聚成一组。ISSR分析结果还显示芒果球座菌在山茶中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5、对芒果球座菌3个菌株进行摇瓶培养,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3个菌株在22min到23min之间有出峰,与标准品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的出峰时间相近。我们推测是ECG或ECG的类似物,具体成份和结构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