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质/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不仅在化妆品、药物及食品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还可用于模拟生物体系,对加快生物技术向医药、化工等传统领域的渗透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蛋白质和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研究是多年来人们一直十分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关于蛋白质与传统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研究报道有很多,如蛋白质与SDS, Triton X-100和CTAB等的相互作用,而与烷基糖苷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却比较少。烷基糖苷(简称APG)是一种新型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它不仅表面张力低,泡沫稳定而丰富细腻,去污优良,而且配伍性能极佳。此外,该表面活性剂还具有对眼睛和皮肤无刺激,相容性好,产品相对来说无毒,生物降解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洗涤剂、化妆品、农药等领域。本文通过稳态荧光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表面张力法研究了烷基糖苷类表面活性剂(N-辛基-β-D-吡喃葡萄糖苷N-Octyl-β-D-glucopyranoside (OGP),癸基吡喃葡萄糖苷(C10G),Decyl-β-D-glucopyranoside十二烷基吡喃葡萄糖苷(C12G))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单一表面活性剂溶液和表面活性剂/蛋白质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曲线可以看出,蛋白质的加入改变了单一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曲线。蛋白质的加入还使其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大于单一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这主要是由于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结合减少了单体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浓度所致。加入荧光探针芘测量了表面活性剂和表面活性剂/蛋白质混合溶液的I1/I3值,结果也表明蛋白质的加入增大了表面活性剂的聚集浓度,其原因与表面张力的变化原因是相同的。在表面活性剂/蛋白质体系中,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紫外吸收减弱、荧光强度有规律的降低,而且荧光发射峰位发生蓝移,说明它们的结合部位趋向于Trp残基上;同时通过同步荧光和I-猝灭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结合部位是在BSA的疏水空腔内的色氨酸残基上。同时,我们对比了三种表面活性剂的结合能力,C10G的结合力最强,OGP的最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