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健身操是一项新兴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它创造性地运用开放性思维,把广受人们喜爱的少数民族舞蹈与健身操动作合二为一,既有颇见力度的健身动作,又有给人以艺术美感的少数民族舞蹈元素,既有强烈感人的艺术表现力和鲜明独到的文化风格。民族健身操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在部分高校已经开展,并成为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为了充分发挥民族健身操的优势,进一步推广民族健身操,必须加强民族健身操课程在学校的开设情况研究。云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昆明作为云南省省会,拥有17所普通高校,聚集着丰富的文化和人力资源,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上起着重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所以昆明市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根据这一特点,找准体育教学的切入点,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本文通过运用民族学、体育学相关理论,结合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和昆明学院三所昆明市具有代表性的高等学校的民族健身操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重点的调查和分析,明确制约民族健身操在高校发展的因素: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一套高质量适合学生学习的民族健身操教材,理论课授课时数不够;部分教师没有把学生创编队形的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中;器材设施还不能达到教学的要求;缺乏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学生参与民族健身操课外活动状况不理想。根据研究,本论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制定合理的民族健身操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科学构建和完善民族健身操教学体系;增加民族健身操理论课程时数,合理规划民族健身操实践课和理论课授课时数的比例;对民族健身操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增加辅助教学,并开展相应的培训班或俱乐部,组织教学比赛;建立多元化的学生成绩考评方式;对民族健身操课程开设的基础条件加大建设力度;建设和完善民族健身操教材。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增加教师的培训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