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取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校园及周边水稻田、棉花田、油菜田、玉米地、水果基地、花卉基地等9处的土样,分离到16株降解草甘膦的细菌菌株。通过高压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筛选出降解能力最强的G-6菌株,该菌株在草甘膦300mmol/L的MM培养基中,48h内对草甘膦的降解率达86.52%。16S rDNA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菌株G-6与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相似性为97.78%,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与成团肠杆菌(Enterobacter agglomerans)及欧文氏菌(Erwinia winslow)同物异名,认为G-6属于欧文氏菌属,综合形态学、培养特征、16S rDNA片段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特征,证实G-6属于斯氏欧文氏菌(Erwinia stewartii)。 对草甘膦的耐受实验表明,G-6菌株最佳抗草甘膦浓度为300 mmol/L,对草甘膦的抗性在500mmol/L以上。环境因素对草甘膦降解的影响表明,G-6菌株有较宽的酸碱适应范围,能够很好的适应环境中的酸碱变化。从pH1.0到pH12.0几乎都有一定生长,在pH6.0-8.0范围内生长良好,G-6生长的最适pH为6.0,在该pH条件下,G-6达到最大的生长量。环境中Cd2+浓度为0.02-0.2mg/kg时对草甘膦降解有促进,Cu2+达到400mg/kg时对草甘膦的降解有促进作用,pb2+、Zn2+对草甘膦的降解有抑制作用,但降解率仍大于60%,说明G-6在重金属Cd2+、Cu2+、pb2+、Zn2+污染的土壤环境中能降解草甘膦。G-6菌株经过6d对氟氯氰菊酯的降解率达37.87%,对溴氰菊酯的降解率达33.21%。 土壤中有降解草甘膦能力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关键是要找到降解能力最强的,受环境影响最小的,并深入研究降解有关酶和基因,以期将降解草甘膦的基因克隆后转入农作物,转入降解草甘膦克隆基因的植物将草甘膦快速催化代谢为无毒产物,就可解除草甘膦对农作物的危害。本实验分离到的G-6菌株对300mmol/L草甘膦48h内达86.52%的降解率,最高草甘膦负荷量500mmol/L的水平,而且该菌株对于各种环境条件包括温度、酸碱度、重金属污染适应性较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为分离降解酶基因和作转基因植物奠定基础,为草甘膦的生物降解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