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年至2007年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177例患者临床资料,参考ACC/AHA及相关文献所报道的冠脉搭桥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合本组患者病例资料特点选出31个危险因素将177例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从而得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经过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心功能三四级(OR值20.038,95%CI2.109-190.345,P值0.009),急性心梗后手术时间小于20天(OR值14.359,95%CI1.353-152.427,P值0.027),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OR值1.009,95%CI 1.004-1.014,P值0.001),术后当天输血血浆量(OR值1.001,95%CI 1.000-1.002,P值0.024)成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独立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合临床实际,有关文献及本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使用IABP,左主干病变大于等于90%,射血分数小于等于30%;颈动脉病变ⅣⅤ型,ICU居住时间,术后当天每小时引流量;年龄大于等于70岁也可能构成OPCAB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证实。
结论:
心功能三四级,急性心梗后手术时间小于20天,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当天输血血浆量量依次构成OPCAB的独立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合临床实际,有关文献及本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使用IABP,左主干病变大于等于90%,射血分数小于等于30%;颈动脉病变ⅣⅤ型,ICU居住时间,术后当天每小时引流量;年龄大于等于70岁也可能构成OPCAB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证实。
一些体外循环下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女性,冠脉介入史等并未构成OPCAB的死亡危险因素,较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的死亡风险因素可能较少,是否具有较好的近期效果,尚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