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评价红树林种植-养殖系统对养殖过程中水质的净化效果,于2002~2003 年,对深圳沙井镇9 个种植红树植物的试验塘和一个无红树植物的对照塘中的浮游植物和氮磷营养盐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入水周期动态特征监测;并于2004 年对试验塘进行了整个养殖周期的动态监测,指标同入水周期监测。结果表明,养殖塘内浮游植物的密度与Chl.a 含量都很高,浮游植物群落波动大,且试验塘与对照塘的浮游植物密度和叶绿素a 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试验塘对DIN 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其浓度在半个月内显著下降,并在养殖周期内保持低值水平。而且,养殖后期,试验塘的硝化作用增强,DIN 以NO3 -N -为主。但对照塘的DIN 在入水后两个月内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红树植物幼苗期,试验塘的PO4 -P 可以稳定在较低水平;而对照塘的PO4 -P 大幅上升。红树植物生长至第二年,海桑凋落物增加,水中P 的归还量增大,导致海桑塘对水中P 的净化效果不明显;而桐花树塘对PO4 -P 的净化作用十分显著,在整个养殖周期都维持在低浓度的水平。总体而言,红树林种植-养殖系统能有效降低水体营养盐的浓度,品种不同、生长期不同,其净化效果有所差别。从现有数据看,桐花树塘对DIN 和PO4 -P 的处理效果最为显著,但3 种种植-养殖比例的差别不大,从经济效益考虑,建议采用种植-养殖比例为15:85 的配套模式。此外,对测定的营养盐与浮游植物密度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H4 -N、PO4 -P 浓度过高会限制浮游植物的生长。当养殖水体中氮浓度低而磷浓度相对高时,有利于蓝藻的繁殖。N/P 值对浮游植物的影响要在DIN、PO4 -P浓度都不高的条件下(具体浓度范围仍需进一步研究),才能反映出来。而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