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指心脏的电活动异常致使心房失去原来规则而有序的运动,进而出现快而无序的颤动波,其病理生理特点为心房结构及功能紊乱,使得心房不能有效的收缩及舒张,从而造成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左房的附壁血栓的形成。近年来研究表明,AF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致残率和致死率逐年上升。因此,研究AF的发病机制是十分必要的。现认为AF的病理过程是多机制的,其中炎症与AF的关系备受人们关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1,SOCS-1)是炎症因子,目前有关IL-6与AF的关系虽有报道,但不够深入,而SOCS-1和IL-23与AF的关系报道甚少,为此,本文对慢性AF患者心房组织中IL-6、IL-23和SOCS-1进行检测旨在探讨它们在AF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揭示炎症因子与AF的关系,更好地指导临床防治AF奠定理论基础。研究对象:根据《赫尔辛基宣言》精神,所有的患者在手术前需要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准,并已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选择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20例。 AF组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39-64(52.1±10.05)岁,心功能II级3例,III级7例,其中左房粘液瘤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例,入选患者无其它心律失常病史且AF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SR组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21-69(41.2±18.75)岁,心功能Ⅱ级4例,III级6例,其中左房粘液瘤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例,入选患者无心律失常病史。所有病例均行常规心电图、胸部正位片、心脏彩超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并排除感染性疾病、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输血、糖尿病、免疫结缔组织性疾病、肿瘤、组织损伤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术前常规停用阿司匹林、波立维、降脂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研究方法:取心耳首先用Masson染色法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右心耳组织纤维化程度,并计算胶原容积积分(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其次采用ELISA法测定右心耳组织中IL-6、IL-23的水平,再次用Western-blotting及RT-PCR法检测右心耳组织中SOCS-1的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结果:SR组患者心肌细胞排列整齐,心肌间质可见少量绿染胶原纤维。AF组患者心肌细胞排列明显紊乱,心肌间质内可见绿染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心房肌间和血管周围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且心肌肌束被大量条索状胶原纤维所分隔。AF组的LAD明显大于SR组的LAD,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AF组的CVF明显高于SR组的CVF,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AF组心房组织中IL-6的水平明显高于SR组心房组织中的IL-6水平,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AF组心房组织中IL-23的水平明显高于SR组心房组织中的IL-23水平,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AF组心房组织中SOCS-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SR组心房组织中SOCS-1蛋白表达,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AF组心房组织中SOCS-1mRNA的含量明显高于SR组心房组织中SOCS-1mRNA含量,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AF患者心房组织中IL-6的水平分别与LAD和CVF呈正相关,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别(r=0.94,P<0.05;r=0.97,P<0.05)。AF患者心房组织中IL-23的水平分别与LAD和CVF呈正相关,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别(r=0.77,P<0.05;r=0.68,P<0.05)。AF患者LAD与CVF呈正相关,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别(r=0.92,P<0.05)。结论:1.通过对AF患者炎症因子IL-6、IL-23和SOCS-1水平的检测,证实了炎症参与了AF的病理过程。2.SOCS-1对炎症反应负调节异常可能是导致AF患者炎症反应加重的原因。3.推测SOCS-1可能是控制AF患者炎症反应,改善AF患者心房重构,进而防治AF发生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