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望舒以“雨巷诗人”驰名,继而领军现代派,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热点人物。戴望舒毕生都在探索诗歌节奏的表现手法,力求创作出既有格律诗的典正美、又有自由诗的散文美的新诗。寥寥的93首诗歌中,映现着他对中西诗歌节奏艺术的实践。戴望舒深受古典诗歌的余泽和西方诗歌的熏染,巧妙地将不同的节奏表现手法融入新诗的创作中,从而使诗歌情绪随节奏的抑扬而起伏。本文在对其诗歌理论和典型文本进行细致研读的基础上,从语音节奏、口语节奏、情绪节奏和诗行的外部构造节奏四个层面来探究戴望舒诗歌的节奏特色,明确戴诗在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发展史上的界碑性地位。第一部分:戴望舒诗歌最为人熟知的是其优美婉转的语音节奏,主要表现为:顿歇有致、音节匀称、声调抑扬和韵律和谐。为了制造出这种音韵效果,戴望舒善用叠词、叠句、音节和押韵手法,使诗歌情绪随音乐而流动。语音节奏继承和改造了古代诗歌节奏艺术,是典正之美的延续。第二部分:在保尔·福尔、耶麦等法国诗人的影响下,戴望舒开始打破格律派的壁垒,无情地废黜曾给他带来“雨巷诗人”桂冠的音乐美。他将口语化的语言用散文化句式连缀起来,以自然的口语节奏表达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第三部分:在早期象征派诗人的启发下,戴诗充分发挥语言的音画功能和意象的和弦效果来实现情绪节奏的抑扬顿挫。这种新的手法既是对传统“立象以尽意”的承袭,也是对西方象征派“纯诗”理论的移植。第四部分:戴望舒毕生都在为自己的诗歌寻找合适的表达形式,即他所谓的“最合自己的脚的鞋子”。而诗歌的“鞋子”的外观显然就是诗句凝结而成的诗行。早期诗行的均齐美是对古诗词和闻一多“三美原则”的呼应,采用的多是跨句;从《雨巷》起,诗人开始尝试运用跨行手法来建构诗行,句式长短不一,音节错落有致,遵从诗歌情绪的表达。戴望舒对诗行的外形节奏建构增添了诗歌内容和情绪的形象性和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