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其中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尤为显著。以致前来行治疗以求根治的患者逐年增多,目前针对绝大部分结肠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是根治性手术±术后化疗,但是临床上结肠癌根治术后刀口感染的发生率较一般腹部手术显著增高,这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花费、浪费医疗资源,更会延误术后化疗的最佳时机以致增加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目前尚无明确的临床操作规范来降低刀口感染发生的风险。本研究旨在分析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点,筛选出术后刀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结肠癌术后刀口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减少刀口感染发生率。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176例结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女=0,男=1),年龄,体重,肠道准备(聚乙二醇电解质=0;磷酸二氢钠=1),灌肠(不灌肠=0,灌肠=1),术前血糖,术前白蛋白(连续型变量),围手术期抗生素(单纯头孢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0,加用硝基咪唑类=1),切口保护器(不用=0,用=1),术中化疗(不用=0,用=1),冲洗用药(不用=0,用甲硝唑=1),皮下置管(不置管=0.置管=1),癌肿位置(升结肠=1,横结肠=2,降结肠=3,乙状结肠=4);分析并描述其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以是否发生刀口感染为因变量,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筛选出对结肠癌术后刀口感染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观察其影响大小,并对结肠癌术后刀口感染发生概率进行预测研究结果:(1)176名患者中,出现刀口感染者37例,占21.0%;(2)单因素分析显示结肠癌术后可致刀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女性(p<0.01),围手术期不联合应用硝基咪唑类抗生素(p=0.072),不使用皮下置管(p=0.1),肿瘤位于降结肠(p<0.01);(3)最终纳入方程中的变量有:术前白蛋白,性别,体重,冲洗用药,皮下置管,肿瘤位置。(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为Y=-22.676+0.352*术前白蛋白-4.125*性别+0.132*体重-3.101*冲洗用药-1.432*皮下置管+癌肿位置(升结肠1.726;横结肠-19.282;降结肠5.270;乙状结肠0);(5)对方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与实际结果拟合优度好,准确率较高。迭代记录显示方程迭代过程平滑,无明显波动,相关性检验显示性别(x7)与体重(x10)之间相关性较大(-0.764),其他变量间未见明显相关。结论:1.结肠癌术后刀口感染发生率仍较高;2.女性、刀口皮下不置引流管、肿瘤位于升结肠及降结肠均为结肠癌术后刀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重点预防结肠癌术后刀口感染人群的筛选条件;3.Logistic回归方程为发生概率π=1/1+exp[-(-22.676+0.352*术前白蛋白-4.125*性别+0.132*体重-3.101*冲洗用药-1.432*皮下置管+癌肿位置(升结肠1.726;横结肠-19.282;降结肠5.270;乙状结肠0))]。π值临界点为0.5,大于0.5可认为发生结肠癌术后刀口感染可能性较大,小于0.5则认为术后刀口感染发生率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