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颈动脉再狭窄形成中炎症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pa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颈动脉再狭窄形成过程中MCP-1、IL-8mRNA在周围静脉血有核细胞中的表达以及Mac-1、LFA-1在单核细胞表面表达的动态变化和意义。 方法:选取10只成年家犬用球囊扩张法建立颈动脉再狭窄的动物模型,术前,术后2小时、4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周分别抽取周围静脉血,术后8周取扩张颈动脉及对侧正常动脉作病理学检查;使用RT-PCR法定性检测有核细胞中MCP-1和IL-8mRNA的表达;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表面Mac-1和LFA-1的表达水平。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行单向ANOVA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实验动物术后8周行血管造影检查,狭窄率为65.00±15.47%。术后8周病理学检查:HE染色显示内膜明显增厚;α-acting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增厚的内膜中可见大量平滑肌细胞来源的增殖细胞;PCNA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增厚的内膜中可见少量处于增殖周期的细胞。2.术前周围静脉血有核细胞中未检测到MCP-1mRNA的表达,术后24小时检测到表达,1周时仍可以检测到表达;术前周围静脉血有核细胞中未检测到IL-8mRNA的表达,术后48小时开始可以检测到表达,一周时仍然可以检测到表达。3.单核细胞表面Mac-1在术前以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表达,经方差分析,F=9.506,P<0.01,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和术前比较,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周围静脉血中单核细胞表面Mac-1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小时和24小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人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之一,具有呈浸润性生长和手术难以被完全切除的特性,所以术后复发率高[1]。新近,在分子水平上探索靶向抑制胶质瘤生长
【目的】 研究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患儿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表达;研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功能的
目的:  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观察大鼠神经功能
目的: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双侧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血浆内皮素、肾上腺髓质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等血管活性肽变化的相关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