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及相关死亡率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我国范围内每年新发病例接近全世界总数三分之一。近几年该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是当今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尤其是年轻妇女的重要疾病之一。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是指患者在手术或放疗前所进行的一定疗程的化疗,属于辅助性治疗范畴。具有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微转移及不良预后因素等作用,增加了治疗后保留卵巢和阴道功能的机会,有利于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可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目前这一方法主要应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尤其中青年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更倾向于选择NACT+根治性手术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宫颈癌发病年龄的降低和生育要求的增加,也提出对Ⅰb期、直径小于2cm的宫颈癌实施新辅助化疗后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然而由于肿瘤本身及个体间异质性的存在,不同个体之间化疗疗效仍存在很大的差异。NACT+手术治疗的最终疗效和患者的生存率取决于肿瘤对NACT的反应,因此能够在治疗前合理预测宫颈癌NACT疗效将具有直接的临床指导意义。肿瘤化疗药物的不敏感与组织缺氧状态有关,在治疗前对肿瘤内部氧分压水平测定,将会有助于制定临床治疗计划。目前组织缺氧检测的“金标准”是氧电极法,为有创性检查,难以被患者接受。特定的MRI和PET等影像学手段可评价肿瘤微循环的灌注量,从而间接评价组织缺氧程度,但价格昂贵和造影剂可能引起的患者过敏反应也是限制其广泛开展的重要原因。我们研究中所使用的三维能量多普勒是一项新进技术,将被誉为“动态血管造影”能量多普勒和三维容积取样技术、在体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Virtual organcomputer aided analysis,VOCAL)相结合,聚集了三项技术的特点,具有整体性、客观性、量化性、可视性的优势,弥补了传统超声的不足,从理论上而言,可以精确量化肿瘤内部血流灌注量和血管数目,比较肿瘤在放化疗过程中内部血流血管的变化趋势。并且超声检查是一项无创、安全、低廉的检查方法,因而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国内外对这一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报道不多,主要是鉴别良恶性肿块之间的血流差异,未见关于三维能量多普勒对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预测和疗程监测的文献报道。以往有关超声技术预测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文献,使用的超声参数几乎都是二维血流动力学参数,如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但各学者对其价值存在争议。我们的研究利用GE公司的Voluson Expert 730三维能量多普勒和VOCAL软件对宫颈癌NACT的患者进行检测,获得治疗前血管血流参数,如血管形成指数(Vascularization index,VI)、血流指数(Flow index,FI)、血管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 flow index,VFI)、平均灰阶值MG(Mean grayness)和体积,与最终化疗疗效相对比,寻求可用来预测疗效的超声学指标。并跟踪监测每一位患者化疗期间的血管血流参数变化,了解化疗血管反应模式,以探讨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为不同化疗敏感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目的:探讨FI、VI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间的相关性,旨在寻找预示化疗疗效的超声学指标。材料和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NACT、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Ⅰb-Ⅱa宫颈癌住院病人共45例,分别使用传统二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新技术测量NACT前及化疗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血管血流参数,分析各参数与NACT疗效及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1、MG值与病理组织类型有关,鳞癌患者显著低于非鳞癌(p=0.015);VI、FI和VFI值与妇检肿瘤大小呈显著性正相关(P=0.004,P=0.000,P=0.016);VI和VFI值与外周血清SCC值呈显著性正相关(P=0.000,P=0.011)。2、各超声参数在淋巴结有转移和无转移之间、脉管内有癌栓和无癌栓之间,宫颈间质浸润≥外1/3和<外1/3均无显著性差异。3、单因素分析显示三维超声血流指数FI与宫颈癌NACT疗效有效性有关(P<0.05),其危险性是6.855倍。多因素分析显示三维超声血流指数FI是宫颈癌NACT有效性相关因素,其危险性是4.785倍。4、使用ROC曲线计算FI值预测化疗敏感阈值,曲线下面积=0.792,当FI取值为35.848,其敏感性80.0%,特异性73.3%。且该指数与化疗后残留肿瘤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性负相关。5、VI用于监测化疗期间肿瘤血管反应,化疗敏感者在首次化疗后3周发生VI值的急剧变化,而不敏感者没有这种表现,由此在首次化疗后便可较为准确的预知最终NACT疗效。结论:1、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作为一项非创伤性检查可用于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2、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敏感组治疗前FI值显著高于不敏感组,并且FI值与化疗后残留肿瘤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性负相关,因此FI值可作为预示宫颈癌NACT疗效的指标。3 VI用于监测化疗期间肿瘤血管反应,并可在首次化疗后3周提前预知最终NACT疗效,表现为化疗敏感者VI值呈现急剧的上升或下降,而化疗不敏感这没有这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