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镇化建设模式探讨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vita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城镇化是当前我国正在着力推进的一项宏伟战略,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过艰苦探索,我国农村城镇化已经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建设模式。目前全国有几种较为成功的农村城镇化建设模式。一是苏南模式。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长三角地区尤其是苏州、杭州、无锡等地以发展乡镇企业的方式促使非农化建设转型,使城镇化得到进一步地发展。该模式核心部分是通过农业现代化与乡镇企业作为主要特色的城乡产业互动协调发展,采用“以工建农、以工补农”方式协调工与农的关系,使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此外还在整个区域范围内新建高效优质农业生产基地,以此促进农业良种化、水利化、机械化及社会服务化,从根本上确保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彼此协同发展。二是西南模式,西南模式以成都地区作为代表,具体是指成都地区在2003年根据“全域成都”理念对农村城镇化进行实践的模式。该模式重点是让三个圈层(区域、县城、中心城镇)都能非均衡地发展,也就是立足科学规划,把有条件的中心城镇与县城当作重点,实现城乡社会公共服务全区域的均衡发展,以及全区域的城乡规划,有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三是上海模式。上海是中国经济中心,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建设具有上海特色的农村城镇化模式。上海模式的核心点是统筹城乡一体规划。其表现形式为:通过社会的结构变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制定实现建设世界级城市与现代化的核心目标,凭借城镇化建设和郊区工业化建设,最终使农民完成市民化的身份转变。可见,各地城镇化模式各有特色。笔者基于以上几种农村城镇化建设模式的经验,对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市大渡岗乡这个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城镇化建设模式进行探讨,阐述大渡岗乡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历史演进及动因,剖析生态旅游小镇模式的基本结构,归纳模式的基本特征,探讨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该模式的措施。
其他文献
随着电子商务的极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铺天而来的快递包裹,这对快递行业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但是在快递配送中,最令快递公司头疼的问题就是快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竞争激烈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金融工具,最初在美国住房抵押市场产生。此后,不仅快速发展于诸多国家的新兴金融市场,而且在实体经济的很多行业也以企业证券化的形式得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表现为大无畏的气概、夺取胜利的决心、自信自强能力的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民族的伟
<正>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