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股市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握市场中的运行规律,从而获取更大的收益资本市场研究的最终目的。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上市公司的数量日益增多,市场变得纷繁复杂。本文的意义在于从若干角度解析以下两个关键问题:如何看待市场在不同经济背景下各个行业表现的异同,如何看待市场在偏向价值的大盘蓝筹股和偏向成长小盘成长股之间的切换。通过历史回溯可以发现,美国的资本市场与经济存在周期性的联动关系;中国的国情与美国有较大差异,那么从2004年起的中国资本市场是否存在明显的行业轮动特征,如果存在此种特征,代表性的经济指标是哪些,对未来的投资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如果不存在行业轮动特征,其背后的原因和逻辑是什么呢?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或者说对于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互相影响的逻辑链的整理,无论对于机构投资者还是中小投资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有如下结论:(一)本文通过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两个重要运行特征:行业轮动和风格转换的理论基础分析和实证比较,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在2005年至2007年中存在明显的行业轮动特征,近期的行业轮动特征并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中国股市的结构固有的特点以及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市场结构发生改变有关,同时在资本市场中长期存在中小盘股跑赢大盘价值型股票,这与一级市场股票的供给较大和市场风险溢价不断提高有关。(二)行业持续取得超额收益的机会并不大。通过分析季度申万一级行业的超额收益可以看出(表9),大部分的行业不能在连续相对沪深300指数取得正向收益,这使得希望取得季度相对收益的投资者必须结合经济形势调整投资组合。(三)通过2/3法则计算的风险溢价已经持续上升,虽然并没有达到近十年的高位,但是已经持续上升四年,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市场的悲观情绪正在累计,历史上2001年至2005年的风险释放终成2005-2007年的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