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期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造价高,曾经有些线路每公里高达10亿人民币左右,而敷设方式对造价的影响尤其明显,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时偏好地下线,尚未做到完全与城市自身情况相结合。本文以“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及“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围绕轨道交通高架线适用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工作:(1)从优势和不足两方面总结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的特点,整理出高架线在国内外主要城市的应用范围和程度,根据高架线的特点、敷设方式影响因素和现有高架线的存在形式提出高架线的适用条件。(2)论文通过文献梳理的方式,对“适用性”概念在相关行业的定义进行了梳理,结合高架线路自身的特点,首次提出“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适用性”的概念,并将适用性划分为五个等级。梳理了常用评价方法,为论文评价方法的选择奠定基础。(3)以工程实践为依据,建设运营现状为基础,并分别从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施工方、乘客及附近居民等不同角度出发,整理了现有我国轨道交通高架线适用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建立高架线适用性评价体系,总结出城市规划、工程可行性、环控条件、与城市发展协调、经济性、安全性、建设实施性这七个准则因素以及24个主要影响因素。(4)在分析相关因素含义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指标具有相互影响的特点选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对所有因素进行指标关系的网络连接及建模,运用Super Decisions软件对此复杂网络矩阵计算权重。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定性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等级。(5)本文以北京轨道交通15号线为例,运用适用性评价体系进行指标连接,对50位调查者采用五分制的测量标度,对所有指标适用性情况打分,并根据评语等级分数的计算划分,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希望轨道交通高架线适用性的提出,能够引起人们对高架线的重新审视,期待本论文能一定程度上为合理化选择轨道交通敷设方式做出贡献。